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谈手风琴曲《京剧脸谱》创作特色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中国京剧   浏览次数:32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谈手风琴曲《京剧脸谱》创作特色手风琴作为一种引进的外来乐器,由西洋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的时间,它在中国所走过的历程中,已于

 

谈手风琴曲《京剧脸谱》创作特色

手风琴作为一种引进的外来乐器,由西洋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的时间,它在中国所走过的历程中,已于中国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上生根发芽,并结出丰硕成果。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也在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丰富营养中,产生出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而地域广阔的国家,生活在各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的人们,根据各自不用的审美、人文和风俗习惯,创造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戏曲,就是我国众多艺术形式中最为广泛流传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我国传统戏剧的形式。主要包括:京剧、豫剧、评剧、川剧和各种地方戏,它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戏剧在我国的规模之大、历史之久、品种之多、影响之广,都可以称为表演艺术的今古奇观。

在所有的地方戏中,京剧,享有最高的荣誉,20世纪30年代,京剧就有“国粹”之称①。它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戏剧的民族风格和传统特色。早已流行全国乃至海外,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京剧的表演,歌舞并重,并融合武术技巧,多采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高。京剧的音乐唱腔,基本上属于板腔体。京剧的伴奏分“文场”与“武场”两种形式。而念白是京剧的一大特色,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京剧的服装也具有独特的风格,质量考究、描龙绣凤、色泽鲜艳。而在这众多的京剧特有艺术素材之中,京剧的化妆,可算是比其他方面和剧种局有更为鲜明的独到之处。京剧的化妆,有其严格的区分,各个行当均有一定的谱式,亦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的脸谱,京剧脸谱,堪称中国古老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大瑰宝②。

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它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京剧脸谱的颜色是在生活基础上的极度夸张,用鲜明的颜色勾画出的脸谱,是演员角色特殊身份的显示,是京剧特有的化妆艺术。京剧形成于北京,流布于全国,是富有浓郁北京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戏剧代表性剧种。京剧以她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end##

一、        创作背景:

手风琴曲《京剧脸谱》为李遇秋先生创作的《惠山泥人印象》组曲中的第四首。这首作品先后收于《李遇秋手风琴曲集》(1990年版)等著作中。京剧脸谱是惠山泥人厂的传统工艺作品,其中有“三国”里的刘备、关羽、张飞,也有杨家将里的“孟良”……,一张张艺术精湛的脸谱、栩栩如生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在强烈的艺术感受下,引发出种种联想,作者怀着参观泥人厂的美好回忆,以及对艺术再创作的热情,抓住京剧脸谱这一中国大众熟悉,具有中国本土民族艺术文化特色的典型题材,进行了大胆的手风琴艺术创作。乐曲建立在京剧艺术的素材上,通过对京剧脸谱这一中国戏剧独有的化妆艺术的表现,将脸谱勾绘的不同样式和颜色,用夸张和象征的手法对脸谱角色进行“心灵画面”的解析。

二、作品赏析:

《惠山泥人印象》,以江南地区的人文景观作背景,塑造了慈祥的“弥陀”、美丽的“天女”、憨厚的“阿福”以及富于变化的“京剧脸谱”等一系列鲜活的艺术形象。作品在中国音乐语言运用上,引用了传统作曲的行腔和江南丝竹的神韵,在技法上借鉴了古筝、月琴、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从沉静到悠扬,再到热烈,发展的幅度比较大,从而增强了手风琴独奏的表现力。

乐曲为G大调,自由曲式。开始部分以散拍子强奏出浑厚的花脸唱腔。以丝竹牌子曲作为素材,突出了花脸唱腔中的刚劲雄壮、粗犷豪放、苍迈古朴的特点。全曲打击乐以身段锣鼓节奏型器乐化的模仿锣鼓节奏,表现了花脸、铜锤的形象。配合以小二度前倚音模仿戏曲中甩腔的曲调特点,突出地表现出京剧中刚强人物的气魄,以鲜明的京剧特色点明了主调色彩,营造出强烈的京剧场面和气氛。接下来乐曲进入四二拍,以典型的京剧节奏特点,逼真地模拟出打击乐铿锵有力的演奏场面,而且在节奏急剧的推动型变化中,从切分音和弦的延长音上,将乐曲推向京剧人物舞台形体表演的艺术情境之中,使京剧气氛愈加浓厚。经过打击乐的艺术表现之后,乐曲转而进入轻盈的流畅性唱腔旋律之中,并通过双手节奏呼应,将乐曲引入低音旋律的特有音色效果的表现之中,以低音旋律,浓重的描写了阳刚之气,将京剧中男性化的旋律曲调奏的结实而气宇轩昂。本段旋律用和弦既表现有京剧脸谱中代表正义、刚直的忠诚的人物性格,也用流畅性十六分音符模进的旋律表现了机敏、勇敢和蓬勃朝气的人物风貌。中段旋律中,左手低音演奏出花脸唱腔,同时又以京剧唱段中的句间过门音调更深层次地加重京剧韵味。同时,体现了簧片乐器描述京剧的特殊色彩③。随即,乐曲进入了单音的弱奏段落,以跳音和休止节奏,渲染出女性轻盈、灵巧的特征,并以连续十六分音符奏出纤巧而柔美的女性化旋律。好似展现出京剧旦角优雅、稳重等多种体态以及脸谱中所表现的精神。在阳刚与柔美的对比之后,乐曲经过节奏、力度、音色等多种变化丰富和发展之后,已由G大调转向D大调,此处,在接下来的乐段中又经过了两次转调,由C大调重新返回G大调,而且运用手风琴特有的变音器装置,将音色推向宽厚、广阔的音响效果之中,以此将音乐引向更为热烈的京剧场面之中。到此,乐曲发展到后半部分,节奏由慢渐快,由中弱渐强,以舒缓的自由发展,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月琴、琵琶等的技法效果,以装饰音模仿出民族管弦乐的滑弦、打指的特殊技法,并以手风琴演奏中轮指的演奏技法表现出来,产生了京剧曲调浓厚的,不同一般的艺术效果。最后,全曲进入了行板,节奏恢复正常,以饱满的情绪结束全曲。

三、创作意义:

由李遇秋先生创编的手风琴曲《京剧脸谱》全曲强弱对比显著,较多地采用了传统戏剧京剧花脸唱腔、锣鼓点和丝竹牌子曲。以手风琴展现于京剧里的铿锵的锣鼓、急剧的丝弦和高昂的男女唱腔,好似上演了一幕场面热烈的京剧,使人感到京剧艺术的独特风格。全曲具有戏剧性的发展,并多次以手风琴独特的变音器特色音响,再现京剧中一幕幕戏剧精彩画面,整个场面充满浓郁的京剧韵味。这是一首中国手风琴民族创作的优秀作品,《惠山泥人印象》在德国出版专辑,和《京剧脸谱》一样取得佳绩的同组曲的第二首《天女散花》在德国公演时引起轰动,并获大奖。这说明用手风琴表现京剧艺术,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艺术实践,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艺术实践。能为中国手风琴艺术的民族化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标志着手风琴与京剧艺术的结合,为中国传统戏剧焕发出“现代的新鲜感”④。同时,将对中国手风琴作品民族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任升达   《艺术百科》     M.  郑州   海燕出版社     2004.1

          2、陈建华   《音乐由来事典》  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7

          3、陈一鸣  《手风琴手册》    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3

          4、任士荣、闪源昌等  《手风琴考级作品名家指导》  M   .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8


 

上一篇: 谈手风琴曲《京剧脸谱》创作特色

下一篇: 谈手风琴曲《京剧脸谱》创作特色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