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文通书局出版发行的两次转型
 
更新日期:2019-06-21   来源:中国出版   浏览次数:20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出版发行活动是出版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将图书推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从而使其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当这一目的不能得到很好实现时,管理者就会根

 
出版发行活动是出版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将图书推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从而使其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当这一目的不能得到很好实现时,管理者就会根据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市场需求对其作出相应的调整。文通书局建立之初,或碍于时局,或受制于地理环境,出版发行活动曾一度受阻,未能很好的实现其自身的文化传播功能。鉴于此,华之鸿、华问渠两代经营者便对其作出过两次重大调整,从而使其很好地实现其自身的文化传播功能。
(一)从“专事印刷”向出版发行并举转型
文通书局自成立之日起,华之鸿便以敬恭桑梓之理念,恭刊乡贤著作,选派遵义官书局的田庆霖前往日本采购铅印、石印设备,通过人抬马驮的运输方式将设备运至贵阳,建立了贵州第一间大型的民营现代技术印刷厂,并于1911年投产,印刷的第一部图集便是遵义郑珍的《播雅》。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家政治更新,新的意识形态亟待传播,各地政府所需印件较多,又财政税收的变革,各种票据、表册也急需赶印。当时贵州政府并未办有印刷厂,贵阳大型的现代印刷又只有文通书局一家。为此,政府的政令、公文公报,新闻杂志,财政税收票据、表册,以及民办报刊皆委托文通书局承印。文通书局由于具备先进的印刷设备和技术,还承担了黔币的印制。民国元年(1912年),云南军阀唐继尧入黔任贵州都督,借口行政经费不足、军饷不敷,在贵州印制钞票100万元,由文通书局设计并印刷。次年,财政司又指令加印200万。1924年,贵州省省长刘显世又命文通书局印制100万元(实际印制1194700元)。前后三次,文通书局共印制钱币4194700元黔币。[1]文通书局还承印了贵州公署发行的定期有利兑券、贵阳商会钱票、贵州义安公司制钱票、遵义义安钱庄制钱票等等。在1921年前后,文通书局印刷业务“年营业额可达30万元之巨”。[2]由于众多印件急需赶印,从而无暇印刷较多图籍,只有在托印业务较少之时,主要翻印一些贵州地方文献。文通书局在1927年(包括1927年)之前共印刷书籍86部(只包括具有明确年份记载部分书籍),[3]其中贵州地方文献近70部,占了绝大多数,包括贵州历代著名文人、官宦的作品以及客籍文人的游黔纪行日记,如(明)徐宏祖的《黔游日记》、(明)王士性的《黔志》、(清)田雯的《黔书》、(清)张澍的《续黔书》等等十部作品,收入到《黔南丛书》第二集,也印刷了《兴义府志》、《瓮安县志》、《都匀县志》等地方志书。在此期间,文通书局的业务主要以印刷为主,虽然书局成立有门市部,销售本局印制的贵州地方文献,也代销与时用最为合宜之书籍、文具,但销售在整个书局中所占份额较小,从“文通建厂,专事印刷,为贵州文化传播服务,嫌不全面”[4]便可得知。
文通书局初期那种以印刷为主的经营模式,使其在文化传播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与欲传播新知识的宗旨也不符,因此,文通书局决定在原有门市部基础上成立图书部,扩大图书发行和文化用品的销售。于1927年10月,文通书局图书部正式成立。“其所以名为图书部者,系以前除代客承印印件以外,简洽出版及代销各大书局出版物之经售事宜。”[5]先后与上海中华、世界、开明、大东各书局签订合同,代销其出版的教科书和出版物,以及文具、体育用品等,以满足贵州文教界之需。后又与商务印书馆洽谈,成立其“特约经销处”,“至此,凡属国内书局出版之图书,文通均可运黔代销。”[6]图书部的成立,使文通书局的经营模式发生了重要转型,从以前的“专事印刷”转向了出版与发行并进,扩大了图书销售内容和范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文通书局的文化传播效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文通书局出版发行的两次转型

下一篇: 文通书局出版发行的两次转型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