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中高职融通的实施对策
 
更新日期:2019-06-21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浏览次数:19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统筹中高职融通管理机制中高职融通管理制度建设是中高职有效融通的保障。为避免中高职在教学和管理上的脱节,从管理制度上促进中高职融通高效、顺畅地

 
统筹中高职融通管理机制
中高职融通管理制度建设是中高职有效融通的保障。为避免中高职在教学和管理上的脱节,从管理制度上促进中高职融通高效、顺畅地运行,打破院校间封闭的办学模式,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中高职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教学系部、专业四个层面成立中高职融通管理机构,构建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高效协调、相互促进的组织系统,专门制定融通管理制度与措施,明确各自的权限和职责,督导职业教育过程,定期开展中高职融通会议[12]。中高职专业有效融通涉及到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不仅需要学校进行适时改革,行政部门也应发挥主导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规范中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标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专业结构,这是中高职教育专业融通的基础与必要前提[13]。
5.2 构建“系统设计、分段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融通体系
课程融通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融通的核心问题和主体,是实现中高职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根据中高职教育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遵循宽基础、实用性原则和个体化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构建“系统设计、分段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融通体系。由于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要求在构建中高职课程融通体系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衔接, 而且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课程学习的制度建设。通过采用学分制, 统一各学科的学分标准、不同教学单元的学分标准及不同学历层级的学分标准, 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顺序与实施路径,有效避免课程的重复设置问题,促进中高职课程融通的连续性、逻辑性与整合性。学分制还能实现差异化管理, 让不同背景的学生按学分制的规定灵活选修相关课程的学习, 做到因材施教, 兼顾不同生源的素质培养, 促进中高职衔接朝着内涵衔接的方向发展。
5.3 明确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融通
培养目标的融通是中高职教育融通的立足点。高职是建立在中职基础之上的,是同一类型中不同层次的教育[12]。层次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职教育定位于“生产一线”,高职教育定位于“发展”、“复合”和“创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融通不是简单的把中职和高职叠加,而是合理定位两者的层次和结构基础,实施中高职融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 是要遵循技能发展的层次递进规律, 旨在培养掌握“经验技能”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和旨在培养掌握“策略技能”的是高等职业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次教学
在中高职融通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分层次教学,多开设综合应用的课程,避免重复的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加强基础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针对性强化实践性训练。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高职融通的实施对策

下一篇: 中高职融通的实施对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