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普通存在 “偏轨”问题,这些问题具体是指国家认同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合格,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缺失,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产生隔阂问题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西北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基本胜任本校思想政治教学任务,但教学技能不高,专业知识不扎实
西北地区高校有不同民族大学生,其数量和成分不在少数,他们的国家认同教育的主阵地就是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导教师则是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因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培养效果直接受当地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影响。自2012年开始至今,西北地区各高校陆续通过了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的评估,而且至2018年止,西北地区的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运行基本上达到了教育部的标准[ 2018年新疆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统计材料(内部材料)。]。但据近年来西北某高校思政评估材料显示,西北地区的部分高校仍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师缺乏,其教学技能不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等短板现象。究其原因,根本问题在于西北地区利益分配不公、人才流失、幸福指数下滑、社会责任沉重等现状一直存在,且一直困扰着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教师,使这部分人在东南部地区优越的条件吸引下,不惜耗费迁移成本而离职。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大环境下,思政教师队伍人才青黄不接,思政专业的硕、博士毕业生受大环境的影响,倾向去往内地发展,西部地区部分高校为进一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空缺,通过聘请行政人员或非思政专业的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类课程授课,而这部分人的教学水平未受过思政专业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例如,2018年6月西部某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基础课的授课教师共有10人,其中专任教师4人,非专任教师6人。4名专任教师都是研究生学历且都是师范专业出身,其中1名副教授3名讲师;6名非专任教师属于内聘[内聘教师与外聘教师:由于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专任老师数量不够,该校某教学部分需要聘请一些非专任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这些非专任教师有内聘与外聘之分,其中在本校内聘请教师担任教学任务的老师叫内聘教师, 聘请非本校教师担任教学任务的老师叫外聘教师。]教师,全部是本科学历,其中助教2名,讲师3名,副教授1名,非师范专业教师1名。2018年,该高校所有从事思政教学的人有27人,其中,专任教师只有10人,兼职教师达17人,其中绝大多数教师并非师范专业出身。而思政教师队伍人才青黄不接的主要原因是老教师身体羸弱往往没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教学,年轻教师虽有活动,劲头十足,但承担课程繁重,又不能及时得到老教师一对一的帮带和辅导。
以上这些因素会导致思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技能偏下,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产生,从而影响西北地区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培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