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为时代、为现实所服务的。由史观今,明代万历年间的社会困境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与教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问题。把握好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与限度,才能使道德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助力,而不是引发社会张力的囚笼。在这一问题上,明代的社会困境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无疑就是要把握好道德与社会、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形成道德与社会、与时代的良好互动,才能破除道德囚笼的束缚,防止我们再次陷入前人的覆辙。
(一)道德与社会
明代万历年间,政府依靠单一的道德调控手段进行社会治理,而没有形成协调合理的社会规范体系,最终加速了宏观调控的失灵以及社会张力的产生。从这一层面上看,道德在社会治理中所起的作用只能是有限的,不能将其作为社会调控的唯一方式,而是要辅之以法律等多种手段。道德对行为的规制,终究不能替代法律的作用。若仅以道德范畴来评价和约束个人,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道德囚笼所困,甚至会引发多方面的社会张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道德的作用,否则就有矫枉过正的嫌疑。社会的和谐发展,不仅需要道德这一内在价值规范的支撑,还需要法律这一外在明文规约的引导。只有寻找到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准确定位,形成道德与法律的有序配合,形成道德与社会的良好互动,才能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道德与时代
一定时期的精神文明不仅是社会的产物,而且还是时代的产物。道德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部分,自然也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明代万历年间,芸芸众生所遇到的社会困境不仅源于政府对道德手段的过度倚重,还应归因于官方道德准则的过时性与保守性。以脱离时代的道德标准来指导社会运行,势必会导致社会发展的严重滞后,使道德成为社会的囚笼。因此,在利用道德手段进行社会调控时,必须要注重道德内容的时代性与先进性,要与时俱进,不断为传统道德伦理注入新的活力与灵魂。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道德囚笼的再次出现,使道德手段真正成为治理社会困境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