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战斗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武器装备以及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方式。科技并不是战斗力的构成要素,而是渗透于战斗力构成要素中,并随着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尤其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科技在战斗力构成诸要素发展和变革中起决定性作用。
首先,科技创新催生了新型军事人才。我军历来强调人是战争制胜的最活跃、最具决定性地因素。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就曾深刻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2]习主席也认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发展,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因素。并指出,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部队技术构成日益复杂,对人的科技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他曾强调:“科学技术对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影响日益深刻,没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军事技能,连武器装备也操作不了,更别说能打仗、打胜仗了。”[3]对于军队高中级干部,他还专门强调:“军队高中级干部要有政治头脑、军事头脑、科技头脑。”[4]从人类战争历史也可以清晰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对人的要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冷兵器时代,刀弓箭戟之间对垒拼争,固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智力和技能的较量,但主要依靠将士的体能因素。强壮的体魄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力大过人也成为将领的基本要求。热兵器时代以及机械化战争时代,枪、炮等武器拥有巨大杀伤力,它们性能发挥更多依靠军人控制操作的技能,依赖于人的后天学习与实践,军人之间的较量也开始向技能比拼为主。信息化战争时代,激光武器、高超声速飞行器、定向能、无人机等新兴武器的杀伤力则更多依赖于人的智慧,只有具备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体的科技素养,能够熟练运用高新技术装备,才能最大限度的激活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形成强大战斗力,适应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需求。可以说,在体能——技能——智能的发展链条中,科技素质越来越构成了军人整体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人的决定力量越来越通过科技的武装才能成为现实。
其次,科技创新决定武器装备的变革。武器装备是科技在军事领域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从来都是战斗力构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恩格斯就曾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5]。习主席高度重视武器在战争制胜中的作用。他主张,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固然是决定要素,但脱离武器装备这个战争的基本构件讲人的因素是不行的。同时,他深刻指出,“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如果武器装备上存在代差,仗就很难打了”[6]“重视武器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军队有不怕死的精神,武器装备不逊于人甚至高于人,我们才有可能以最小的生命代价夺取战争胜利。”[7]回顾军事科技发展史,可以清晰看到,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会直接推动武器装备的发展或变革。如,冶铜和冶铁技术的发展开创金属兵器的时代,火药和火器技术的发明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的重大飞越,机械化制造技术催生坦克、飞机、舰艇等机械化装备,核反应、核效应为基础的核技术突破孕育了核武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兴起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航天技术、制导技术进一步推动武器装备质的飞越。尤其近年来,人工智能、维纳制造、生物信息、量子技术等一大批前沿技术蓬勃兴起,使得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更加明显。一方面武器的杀伤效能大幅度提高。激光、红外、微波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推动了武器精确制导性能越来越高,攻击速度越来越快,杀伤力也大幅提升。“美军在模拟核爆炸实验中发现,当TNT当量提高到8倍时,毁伤力增加到4倍;当命中精度提高到8倍时,毁伤力则提高到原来的64倍”[8]。另一方面,人的智慧进一步“物化”武器装备之中。武器的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反应更加迅速。习主席就曾指出:“无人机并非真的无人,智能化也不是武器变成人,而是武器在前台、人员在后台,人的智能移植到武器上,人与武器已经高度一体化。”[9]可以说,军事科技的发展是武器装备变革最强大的驱动,一代技术催生一代装备,一代装备承载一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