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公立医院生存困难原因分析
 
更新日期:2019-06-25   来源:财会研究   浏览次数:27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未改变传统粗放型的管理理念,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医院经济活动和秩序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医院整体执

 
(一)未改变传统粗放型的管理理念,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
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医院经济活动和秩序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医院整体执行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但目前很多医院管理者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尚未转变传统粗放型的思路,缺乏当前医疗改革的财务管理理念,未给财务管理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平台,不利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医院健康发展与运作。
(二)有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但预算管理业务基本流于形式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考核及监督管理等运行流程的总称。根据《财政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财社〔2015〕263号)要求,在2016年底,所有公立医院要建立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2018年底,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预算约束作用逐步强化。目前很多医院在尝试开展中,但全面预算的实行,是建立在医院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健全的运行体系之上,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出现诸多问题,比如:重财政预算,轻全面预算,预算编制体制不健全,编制方法不统一,预算审批不严肃,预算执行不严格,评价监督欠缺等,使得全面预算工作基本流于形式,未发挥出预算应有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必不可少。目前有些公立医院受自身发展的限制,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机构设置不科学,岗位设置和职责权限模糊,管理层对各执行科室的监督和制衡不足,内控执行与监督机构不完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对风险因素分析能力不够,对风险的评估仅停留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不具备预警和控制机制,缺乏事前、事中控制,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失衡。
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医院内部所有部门共同参与完成,而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需由独立的内部控制执行人员或机构完成。目前,多数医院内审机构由内部审计部门来承担,但内部审计人员队伍良莠不齐,没有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导致内控人员对相关知识及具体操作不能全面掌握,不能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
(四)成本核算方法单一,收支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目前很多医院的成本核算处于粗放型的核算阶段,院级成本、科室成本核算,主要是对历史成本的归集,属于事后成本,绩效分配依据多劳多得原则,忽视对成本节约的考核,未充分发挥成本事前预测、事中监控的功能。同时,医院长期依靠“以药养医”导致的收支结构不合理,在新医改下弊端越发明显,短期内无法通过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达到结构的合理配比。随着新医改形势的变化,医保控费力度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逐步推进,医院开展病种成本、项目成本核算迫在眉睫,传统的医院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新要求。
在医院调结构、控成本过程中,绩效评价制度及管理系统则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公立医院在绩效管理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医院采用自己内部的一套绩效考核方法,考核体系、考核办法、分配原则欠科学,不能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信息化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日常数字需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数字经济时代要求财务业务多项融合、提供个性化财务服务、提高财务服务的及时性及智能化水平,对于公立医院来说,要想在数字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多数医院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整合水平不高,各部门之间信息相互独立,内部信息交换不顺畅,导致数据传输效率低,数据质量差,大大制约了医院整体运营能力的提高,不能适应当前医改的新变化。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公立医院生存困难原因分析

下一篇: 公立医院生存困难原因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