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
在新的医改形势和智能化财务观下,医院要转变经营模式,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无论是医院管理者,还是财务人员,都要紧跟时代潮流,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完善财务管理知识,用好财务相关信息,引导医院逐步走向精细化经营模式。
医院要充分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定期开展一系列的业务培训和理论指导,引进专业管理人才,转变财务人员角色,更多参与经营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引导医护人员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激励医院全体人员参与其中,将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医院各个科室、各个流程中,切实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水平。
(二)全面实行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管控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的管控非常重要,预算的作用就在于对资金实现全程、全方位管控。为了解决目前医院预算约束力弱的问题,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院长直接领导,主要负责预算制度的制定、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监督、调整及分析评价全过程的管理,并于年终进行分析评价。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将业务预算细化到各个科室,借助于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持,对各项成本、收入、业务量实行预算控制,定期进行进度分析及情况说明,将评价结果与绩效分配相挂钩,奖罚分明,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保障预算约束力。
(三)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
医改新政策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是推动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医院要围绕各项业务关键控制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责权限,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针对药品管理等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建立反舞弊机制。
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推进内部审计新时期转型和制度化建设。将内审贯穿于医院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改变单纯强调审计问题的发现与事后的查处,重视内部审计的预警功能;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突出事前、事中审计;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履职能力,加强对内审人员多元化培训,尤其是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工程技术、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内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依托有效地信息化手段,将传统的内部审计逐步向信息化审计方式转变,提高内审工作的效率和审计质量;强化对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整改责任,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促进医院管理持续提升。
(四)实施全成本核算,调整收支结构,加强绩效考核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和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各医院要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全面开展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要重点开展病种成本、项目成本核算,加强耗材成本的管控,能够运用病种成本核算进行费用控制和成本分析,为医院的经济运行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根据医改要求,积极调整收支结构,控制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收入及检查化验收入,加大技术劳务收入占比。
为了保证全成本核算的有效实施,医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相挂钩。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引进第三方绩效团队,为医院量身定做一套更适合自己的绩效评价系统,促进医院的绩效分析与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将医院内部绩效评价与政府主导的外部绩效评价有机结合,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激励职工更好地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人、财、物一体化管理
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运营能力提升助益。搭建互联网+平台,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及ERP系统建设,强化信息技术标准应用和数据安全管理,整合人、财、物信息系统,实现各个系统模块数据对接,优化管理流程,切实提升医院的资源使用效率和部门间的工作效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合理利用大数据,一方面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更多科学、准确的数据分析,另一方面实现部门间的数据透明和信息互享,为医院在医改的浪潮中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