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虚拟实践的主要路径
 
更新日期:2019-06-27   来源:探索   浏览次数:25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里应外合: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程思政的辅助功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维度,思政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和系统性强

 
(一)里应外合: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程思政的辅助功能。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维度,思政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和系统性强的鲜明特征,它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具有显著的优势,仍然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思政则拓宽了大学生思政的渠道,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大学生关心的国家政策、科技创新等问题进行展示和分析,值得推广运用。
第一,“三真”教师打造面向“虚拟实践”的思政 “金课”。打造面向“虚拟实践”的思政 “金课”,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把网络社会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讲透讲精,树立大学生在虚拟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中的“理论自信”。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涉及虚拟与现实、数字化技术与人文、虚拟生存及其价值等各个方面,也是困扰大学生虚拟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根源所在。这就要求,首先,教师要“真懂”虚拟。教师是课堂的“核心”,只有真懂虚拟,教师才能将上述理论问题贯穿于教学设计和课堂讲解当中,实现对大学生“虚拟实践”的教育引导。其次,教师要“真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虚拟社会的解释力。较之现实,虚拟空间确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但它绝非方外之物。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当代的集中体现。作为技术,它是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它是具有阶级性的。因此,它仍然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框架。再次,教师要“真会”。在尊重思政学科的学理逻辑、课程结构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整合数字技术创新资源,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紧扣学生的虚拟实践,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回应他们的内在需求,实现传道、解惑、育人目标。
第二,探索面向“虚拟实践”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各个击破大学生的虚拟认知盲点和思想困惑。 “虚拟实践”是立体多维的,基本覆盖了大学生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关涉不同的学科领域。因此,思政课程只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作面上的解答,不能做点对点的回应。这就要求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促成其它学科课程如人工智能、计算机信息技术、伦理学、社会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乃至生物学、化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首先,从专业角度剖析虚拟社会现象如信息安全、网络道德、网络意识、互联网金融、虚拟交往的事实。然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框架来明确这些虚拟社会现象在整个社会历史、人类思维及国家发展中的坐标。从而达到扩展大学生的知识面,拔高大学生的思想站位,引领其在虚拟与现实、技术与人生、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交汇处思考人生的目的。上海大学在这一方面做了极为有益的探索,其《人工智能》课程采用“链条式”教学模式。首先,组成一支包含具有网络安全、电子信息技术、思政背景的教学团队。然后,围绕科技领先主题,提炼出大学生关心的十大问题。最后,相关领域专家负责课程讲解,思政课教师负责主持和点拨引导。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对大学生的虚拟实践困惑做出了点对点的回答,其思政味不浓,既摆脱了纯粹的理论说教,又坚持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
(二)潜移默化,营造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文化环境。
网络文化环境是大学生虚拟实践的“文化场”,它“通过融合在人们周围的各种教育因素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面貌和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虚拟实践环境,营造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文化环境。
第一,运用自媒体形成点线结合的思政教育引导格局。自媒体是大学生虚拟实践的重要载体。构建面向“虚拟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自媒体形成点线结合的思政教育引导格局。首先,向大学生推送时政关注点。时政热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传播时政热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在QQ、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上推送时政热点,带动大学生观看、阅读、转发和评论时政,增加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同时跟踪其思想动态,在评论中或课堂上回应他们疑惑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融入大学生的自媒体阅读当中。其次,连接大学生的虚拟生活线。大学生非常热衷于在新媒体中分享自己的活动或想法,为老师、同学、家长及时了解其思想状况提供了便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观看、点赞、评论、集体讨论、私下交流等方式积极介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展开教育引导。同时,也可以从这些生活点滴提炼出大学生虚拟实践的主要问题,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资源加以分析和回应,以实现增进思政课堂亲近、融合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思考、引起情感共鸣的目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虚拟实践的主要路径

下一篇: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虚拟实践的主要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