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姓氏的来源既反映了族群的关系,也反映了人们对民族源流的认识等,发挥着区别、认同、通婚等功能。一般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名”供他人称呼、区别,但不一定有自己的姓。这种“有名无姓”的情况,在西南的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并不少见。当代西南民族的姓氏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本民族延传下来;由部落、氏族、家族名到姓;以谐音附会成汉姓或取民族姓氏某个音节为姓;古代中央王朝赐姓;借用汉姓。[2]各族的姓名制度,一般与本民族的来源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关。常见的姓名制度有父子连名制、母女连名制、有名无姓、姓氏不排外、全族共一姓、一族四大姓等六种。父子连名制是一种存在于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的特殊命名方式。
(一)什么是父子连名制?
父子连名制谱系是一种古老的谱系传承方式。当母系氏族解体,父系氏族重回权力中心,这种命名制度也应运而生。所谓父子连名制,就是以父权制为基础,以父系之血缘为纽带,在命名方式上采取一代父名与下一代子名连接,子名又与孙名连接,不断往后延伸,形成一个无限不循环长链,是记录一个家族的来源与发展的父系传承模式。父子连名制的链条上,父名之上还要连接祖父之名,祖父之上还要连接曾祖父名,一直往前溯源。而孙名之下还要连接曾孙名,一直往后推进,可以无穷无尽。这样从一个家族的始祖之名,不断地往后连接沿续,形成一个家支的谱牒。在沿续的过程中,某一代中有几个兄弟的时候,就开始分别按照兄弟各自的名字,往后起名沿续一支新的谱系,按长幼秩序分别称为大房、二房、三房……幺房。如此各房之间的家谱融汇在一起,就是一个庞大的家支谱系。[3]
(二)父子连名制的主要方式
1.正推顺连法,即将父亲之名置于前,子名置于后,以父亲之名的后一至两个音节置于子名之前;子名的后一至两个音节又置于孙名之前。以此规则,环环相扣,完成了民族的连名传承。采用此种方式连名的有四川、云南大小凉山和贵州的部分彝族等。
2.逆推反连法,即将子名置于前,父亲之名置于后,同时以父亲之名的后一至两个音节冠于子名之后。采用这种方式连名的有佤族、贵州台江的苗族等。
3.冠姓连名法,即在名字之前或名字之后加上姓氏。采用此种方式连名的民族比较少,可查的可追溯到白族历史上的大理国。[4]
(三)实行父子连名制的一些民族
1.佤族
由于佤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为了追溯其家族历史,我们须依据父子连名制。[5]佤族的命名主要采用逆推反连法,即从自己的名字逆推上连,一代代上连。这种上连并不是无止境的,佤族统一认为到“司岗里”为止。由此可以推断采用父子连名制的佤族人民认为“司岗里”是父系氏族确立后,采用父子连名制时,他们最古老的一代。尽管父子连名制在佤族中实行,其受重视程度也是不同的。从目前的调查看,居住在阿佤山中心区的西盟等地尤为重视,当地的老人、青年甚至是小孩都可背诵其各自的谱系。但在其他佤族地区的连名制正逐渐消失或已不复存在。佤族的父子连名制采用逆推反连法,可能与其语法特点有关。佤语语法是被修饰词在修饰词之前,如“叶树”即树叶等。佤族的父子连名不限于哪个儿子,每个儿子都能连,甚至是养子。但要求养子放弃生父方的名字及家谱,真正融入养父的家族谱系。有的佤族地区还存在父女连名的现象。佤族在日常社交中很少用连名,一般只称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只有在遇到同名或区分家世时,才使用连名。
2.哈尼族
哈尼族人认为,如果孩子出生后不立即起名,就会被鬼神带走,所以孩子出生后他们都会给婴儿起一个“奶名”,再择吉日取正名。[6]其中男孩的正名一定要取父子连名,父子连名的方式采用正推顺连法。连名制的结构较繁杂,从名字的音节数目看,有二音节和三音节,按二三二的交叉程序构成,而且连名时,后辈人的名字不允许与前辈人相重。特别地,哈尼族父子连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连名链条断连现象。其主要原因有:遗腹子、父亲刚满30岁时出生的第三个儿子、出生时脐带缠绕脖子的儿子、婴儿未出生父母就离异、村里死人当天出生的儿子等。
3.珞巴族
珞巴族父子连名制在博嘎尔部落较普遍,采用正推顺连法命名。特别的是,如果家中总有小孩夭折,会请多子女的父女为新生儿命名,并且与该妇女名相连,而不行父子连名制。
4.凉山彝族
凉山彝族普遍实行父子连名制,不论诺合(黑彝)还是曲诺(白彝),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家谱。正是这种单一的命名制度使得家谱不仅仅是一个家支的谱系,还是一个个独立的家庭宗谱。从远古古侯、曲涅算起,到新中国成立前,凉山各诺合家支,已有50代左右。由此可知其家谱非常长,但诺合男子大都可以一口气背出。有的不仅能熟背自己的家谱,还能熟记家支的分支谱系。熟背家谱是证明诺合男子身份的最好方法,也是表现其聪明才智的一种方式。在某些节庆、集会场合,如果一个人可以把家支谱系和祖先业绩讲的头头是道,他就会以聪明才智为人所尊敬。
5.碧江怒族
按碧江怒族的习俗,一个男人一生有三次命名:由家中父辈或祖辈取的正名、成年后情人取的“青年名”和结婚时父亲取的父子连名。父子连名的方式采用正推顺连法,将父名的最末一字或最末两字冠于子名前。此外,怒族还有母子连名制和舅甥连名制。
6.基诺族
基诺族的父子连名制现已消失,40多年前,据巴亚寨一位长者回忆,该寨父子连名大约相连了12代,即姐右-右保-保姐-巴保姐-姐约-约八-八撒-撒姐-姐白腊-白腊约-约子-不勒姐。由此连名可以看出此基诺族村寨采用的命名方式不完全是正推顺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