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中国古代灯饰中的社会生活类体育图像——车骑田猎、射箭
 
更新日期:2019-06-27   来源:中原文物   浏览次数:23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986年在河北景县大代庄东汉壁画墓出土的褐陶灯[[[]衡水地区文物管理所.河北景县大代庄东汉墓壁画[J].文物春秋,1995(1):14-22+86.]]灯座呈喇叭状,中

 
1986年在河北景县大代庄东汉壁画墓出土的褐陶灯[[[]衡水地区文物管理所.河北景县大代庄东汉墓壁画[J].文物春秋,1995(1):14-22+86.]]灯座呈喇叭状,中部有一周凸棱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层为乐舞图,有抚琴、坐唱、杂技、击鼓等人物形象,下层为狩猎场面,多为骑士,6人骑高大骏马,带一猎犬围歼一群奔驰的小鹿,场面颇大。在这些灯饰中塑造了贵族车骑出行、田猎骑射的热闹场面,前有向导、后有护从,驰骋山野,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优越感。尤其在汉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达官贵人、地主豪绅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配备了车与马,显示宏大的车马依仗,为了标榜自己的地位、夸耀自己的富有、赞美自己的生活方式,车骑田猎在汉代时非常兴盛,并且田猎原本是一种演礼施仪,归入“讲礼”之类,但此时已摆脱了“顺时讲武”的束缚,成为一种普通的娱乐活动。这种借助马匹进行的田猎方式,一般被称为“骑射”。
在1991年甘肃下河清墓葬群出土的摇钱树形灯[[[]赵建平,周效荣.摇钱树形灯[J].甘肃金融,2002(S2):90-91.]]中的两片叶子上各饰两名裸身男子抛矛、射箭于虎口穿过的图案;1985年在河南济源县承留乡承留村出土的东汉中期或稍晚的陶层盘二十九枝灯灯座上有贴塑6人,戴三角状帽,有人作控弓状。其实,这也是田猎的一种方式,一般是人们借助弓箭等工具猎取野兽,被称为“射猎”,也称“羽猎”。
田猎与远古人们赖以生存的狩猎有区别,它不再是人们谋生的必要手段,而是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游戏方式。很多文献都记载了田猎出现时间之早、持续时间之长、活动范围之大。如在遗存的甲骨碎片中已有多块出现了田猎等文字,《殷契萃编》中记载商代的人们一次田猎竟然要两个月的时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商纣王的田猎苑囿范围很大,北到邯郸沙丘,西到河渭[[[]肖东发主编,罗洁编著.快乐游艺:古老游艺与文化内涵[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40.]]。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 许多文学作品都以田猎为题材,从中可以领略田猎前的周密准备、田猎中马、车、箭、弓等工具的使用、田猎后的奖赏宴会等全过程。正如老子所言: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这都充分说明田猎在古代是广受贵族喜欢的活动。
4中国古代灯饰中的祥瑞升仙类类体育图像——羽人戏龙、乘龙骑兽
在古代灯具中,羽人是重要的设计题材。如在在四川多地出土的人马陶灯与洛阳涧西七里河、陕西西安南郊和河南济源的泗涧沟和桐花沟出土的陶百花灯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在繁复的内容里不可或缺的就是羽人的不同形象,这源于古代人的“羽化登仙”思想,只因王逸注曰:“《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洪兴祖(宋).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67.]]”而王充《论衡·无形篇》中记载:“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千岁不死。[[[]王充[汉]撰.论衡[M].四库全书第86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5.]]”因此,虽然羽人为抽象形态,但也是以人为基础进行想象和创造,“肩背出翼,两腿生羽,大耳出颠”,在古代灯饰中,羽人一般会戏凤、戏龙、戏鹿、戏虎或射箭。虽然羽人、神兽与龙都是幻想的超然物外的形象,但是都是以世间人与物为范本,其活动有世间娱乐活动如斗兽、马戏的影子不足为奇。并且贺西林先生的研究成果表明羽人除了有接引升仙、奉神娱神的使命外,还因其与祥瑞动物之间的互动似乎两者之间有某种交感与呼应,其举止很像《庄子·刻意》中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的行气导引,这是羽人助长寿的神圣使命。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国古代灯饰中的社会生活类体育图像——车骑田猎、射箭

下一篇: 中国古代灯饰中的社会生活类体育图像——车骑田猎、射箭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