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义务—以智能合约为例
 
更新日期:2019-06-28   来源:上海金融   浏览次数:19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智能合约是指智能化的、由计算机语言取代了法律语言的合同,并且可直接由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合同。1994年,智能合约的概念最早由学者尼克萨博提出,他认

 
智能合约是指智能化的、由计算机语言取代了法律语言的合同,并且可直接由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合同。1994 年,智能合约的概念最早由学者尼克·萨博提出,他认为智能合约是指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要约与承诺,并使用用户接口和协议来执行的合同条款。创造这一概念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将智能合约内置到物理实体的方式来构建各种灵活可控的智能财产,但当时由于应用场景的缺失和技术手段的落后,并没有得到广泛重视。时至今日尚无一个关于智能合约的统一定义,许多论著都是从密码学的角度以技术化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的。例如,将智能合约定义为部署在分布式账本上的程序代码,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管理数字资产。2013年年末,Vitalik Buterin创建了以太坊,而以太坊区块链平台就是运用了智能合约的概念。他认为智能合约直译应为“智能合同”,是基于区块链的、可直接控制数字资产交易的计算机程序。以太坊提供了图灵完备的编程语言,建设了智能合约平台,在区块链技术上实现了智能合约的底层架构。除此之外以太坊还可以根据内置的以太币以实现数字货币的交易。以太坊的愿景是创建一个永不停止、无审查、自动维护的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
智能合约最初以自动贩卖机为构想,将合同文本通过自动设置的程序逻辑来进行编译、运行,以实现与外部信息的交流互动。在区块链技术的语境下,智能合约的代码被部署在分布式、可复制的账本里,可以接收、储存、发送和处理价值,使合同条款的自动执行成为可能。例如,互联网金融领域的P2P 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商业模式可以借助智能合约实现金融资产流通,以避免传统模式中由网络中介平台等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资金募集所产生的信用风险。该领域目前较为常见的是一种名为首次代币发行(ICO)的合约,首次代币发行合约即是指投资人向合约地址转账,智能合约系统会记录每一笔融资金额与来源,当达到特定融资额度时将自动计算并会发放代表权利凭证的代币(Token),当融资失败时或超过融资上限则会原路退回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合同条款转化后的程序代码与交易的对象、金额、以及时间被永久、公开、透明地记录在区块链上,可供全网随时查看与验证交易的信息。同时智能合约的履约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人为因素的介入,全程自动执行且无法被人为干预,使合同利益能通过一种去信任、安全 的方式实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义务—以智能合约为例

下一篇: 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义务—以智能合约为例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