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英语基础差,小语种零基础
与本科学校相比,职业院校的生源层次相对较低,学生的文化功底和语言能力相对较弱。对某一职业院校大一新生进行英语摸底测试,65%左右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20%左右的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读写能力较好,但听说能力较差。只有10%左右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且具备较好的交际能力。对于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至少有6年的英语学习时间,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然而,除了英语之外,其他外语几乎是零基础。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需要通英语的人才,也需要通小语种的人才,特别是通东南亚和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人才。
(二)教学模式陈旧、外语的应用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外语教学一般仍沿用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学会说某一语言,而是要帮助学生真正能运用语言产生效能,创造价值。这就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加大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参差不齐、不能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目前职业院校所选用的外语教材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院校的教学特色和教学理念,而且外语教材普遍重视理论,缺少实践课程设计。同时,部分职业院校的外语教材选用没有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造成二者的脱节,严重影响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提升。部分小语种的教材,因为学习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多年没有更新版本,教材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