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大学生立德树人培育中渗透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可能性
 
更新日期:2019-07-01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浏览次数:17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2010年我国公布了进入新世纪以后首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2012年党

 
2010年我国公布了进入新世纪以后首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战略出发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贵任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习总书记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使德育教育回归到人本身自身完善上,为新时代大学办学确立了基本方向。
从目前的高校课程设置看,思想政治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再加“形势与政策”,一共五门。
“渗透式教学思路就是”在“纲要”课中可以把书中的历史人物还原,历史人物既是时代的弄潮者,也是自身人格的完善者。比如,林则徐的“爱国”。在“基础”中如何正确的对待爱情,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会得到真爱与幸福。在“概论”中年轻时的毛泽东、中年的毛泽东、老年的毛泽东对自我的认识,决定了其与中国革命时代背景相融合的程度,“时势造英雄”。在“原理”的“认识与实践”关系内容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个体理解、适应和挑战现实世界起到重要作用。在“形势与政策”课中,新闻事件中人物的政治属性外,还有活生生的生活属性,例如,讲到外交时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另一个爱好是作诗,可以提及他曾任中国驻肯尼亚大使时写的诗,体现“大国外交”的真实心境。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大学生立德树人培育中渗透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可能性

下一篇: 大学生立德树人培育中渗透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可能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