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办《国民》、《劳动者》、《先驱》等进步刊物
1917年,邓中夏在北京大学国文系读书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研究俄国十月革命道路,认为中国也应该走苏俄的道路,开始积极投身于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中。1918年7月,在邓中夏等人的筹备下,在北京成立秘密爱国组织学生救国会;8月,学生救国会创办《国民》杂志社,聘请李大钊等为顾问,主要以反帝爱国为主,该杂志的宗旨是“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研究学术”、“提倡国货”。作为《国民》杂志的创办人和撰稿人,邓中夏发表《欧洲和议吾国委员之排遣》、《国防军之成立》、《国防军与日本》、《中日新交涉》等8篇文章,对国内外大事进行述评。《国民》杂志是当时五四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传播的重要基地。1920年3月,邓中夏通过阅读《新青年》、《建设》、《觉悟》、《东方》、《今日》、《亚细亚》等,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日益丰富,开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同年5月1日,邓中夏等人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来到长辛店,向铁路工人宣传革命道理。之后,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成员的邓中夏主持创办了《劳动者》,主要目的是以通俗易懂的内容和形式,向工人们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劳动者》创刊号上,邓中夏撰文《我们为什么出版这个“劳动者”呢?》,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论述创办《劳动者》的理由,文章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尖锐的矛盾,指出了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因此出版《劳动者》来“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智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使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2](p2)同时,《劳动者》还“介绍世界的智识,普通的学术及专门的技能,又记述世界劳动者的运动状况,以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及与世界劳动者携手,共同去干社会改造的事情。”[3](p2)作为五四运动期间第一本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通俗报刊,《劳动者》对提高工人阶级意识和思想觉悟,接受马克思主义,起到了桥梁作用。1920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创建,邓中夏为该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他创办了《先驱》,这是北京社会青年团的机关报刊,主要目的是能够加强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驱》不仅宣传马列主义,介绍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情况,而且对讨论和宣传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形势、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青年团与共产党的关系等问题。
(二)组织和领导工人罢工并总结经验教训
邓中夏经过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发现工人、农民和士兵是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主力,而这三个主力能够革命是因为俄国的青年学生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提高了他们的阶级斗争觉悟,因此,我国工人运动也需要知识青年去努力宣传革命思想。1921年1月1日,受共产主义小组委托邓中夏等人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由北大学生担任教员,免费招收学生,只要是身体健康身家清白的劳动者,均可入学学习,分日夜两班,夜班是工人上课,日班是工人子弟上课。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邓中夏认为学校必须注重提高工人阶级的文化水平,他指出文化是接受新思想的工具,有了文化,才能识字,才能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对于教材,他主张要贴近工人生活,通俗易懂,“应该把工人的生活,工人日常用的工具、器物都编在课本里。要叫工人读了书就晓得他用的老虎钳子怎样写、锉刀是哪两个字。”[4](P262)对于授课,他善于抓住工人的思想特点,举例生动形象,很受工人欢迎,比如他在解释工人阶级为什么伟大时,不是讲空洞的大道理,而是从工人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上讲起,将“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世界的一切”、“穷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合理”的道理,通俗易懂地向工人们解释。在北京党组织和邓中夏的关怀和教育下,迅速提高了长辛店工人的阶级觉悟。1921年4月,在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基础上,邓中夏又创办了长辛店工会,后又改为工人俱乐部。长辛店也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之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后,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邓中夏担任书记部负责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