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更新日期:2019-07-02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15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教学有效性或有效教学是教学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也在追求其有效性。关于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我们认为:

 
教学有效性或有效教学是教学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也在追求其有效性。关于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我们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要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1]由此可见,在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过程有三个因素要考虑,一是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学生获得感的实现;三是高效的教学过程的实现。
(一)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其特殊性,在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还需要和社会目标的实现相契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政课的教学有效性一方面体现在课堂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素质的提升,即更高一个层次的社会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知识性,又要突出思想性和实践性。知识性是教师满足学生需求的基本要求,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单纯追求学到了什么,而是在知识基础上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帮助,即知识的有效性和指导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行为方式,即在一定的政治刺激情景作用下,使个体的变化具有更大的社会适应性和政治适应性。[2]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课堂教学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双重实现。
(二)学生获得感的实现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检验载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外在需求,同时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应该是能够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能够给予学生正向激励,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一方面学生的直观获得感来源于学习的“有用性”,因此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要有丰富性、思想性和实践性,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现实生活之中,提升教学吸引力。另一方面,学生深层次的获得感源于思想上的认同感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这个获得感是隐性和意义深远的,也标志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目标实现。学生的深层次获得感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单纯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不能满足需要,这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被学生不重视或者认为“无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学生获得感的实现,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转化教学话语体系,从教材到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到学习内容进行转化,从而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高效的教学过程的实现
教学过程是教学主客体两者之间,通过教学环境的影响,形成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体。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过程和谐平衡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同一般的教学过程有一定的差异性,它是一个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德育过程。因此它的高效不仅体现在知识学习的广度和宽度,还体现在对学生认知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的提升。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引导,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经过自我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成为自我观念的一部分。因此要求教师教学内容要有思想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和创新性,教学情境要有实践性和互动性,教学效果要有渗透性和指导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