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不仅是对产品和环境的设计,也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设计,对美好未来的设计[6]。”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处于世界第二位,但大众的政治、道德、文化等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亟待有效提高。社会上普遍存在政治意识淡漠、道德伦理缺失、社会文化庸俗的现象,如此种种,以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我国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背景下,需要视觉传达设计发挥其积极作用。
有考证,距今一万多年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法国南部的拉斯库洞窟内描绘的各种动物的生动场景,是原始人类为了获取生存资料而在自己生活的环境向族群传授狩猎方法技巧而进行的图示。这样的图示既是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也是人们创造可视图形进行信息传播与“教化”的最早例证。
我国春秋时期,荀子就在《王制》中有:“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尧问》中有“礼仪不行,教化不成”等关于“教化”的概念。后来“教化”在西汉得到了有效的实践。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历代名画记》中“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指出绘画具有极大的社会教育功用和特殊的艺术审美功能,它可以“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因而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
传统的教化是以统治阶级的政治道德伦理为标准,教以效化,民以风化。这种教化是有措施有推行的,是由上而下俯视的,而我们讨论的“教化”是一种大众的,平视的,或者说是互教互化的。
从历史来看,艺术设计不仅能给人带来审美,还可以引发人的思考并授加影响。人们常说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视觉传达设计师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以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通过自身的创造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生活态度、科技知识、行为方式,甚至道德标准、人生态度、政治主张等等。视觉传达设计具有信息传播的强大力量。但艺术的“教化”不是正面的说教,而是由作品的各个元素对受众心理产生由内而外的感化与触动。我们要“全力塑造当代社会中理想的生活方式,并把这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不遗余力地向社会上的每个人推广,使之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和理想。”[7]
教化包含教育与感化。教育是传授与告知,而感化则是让人由内而外的觉察与认知。教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化”。化不是生硬的、强迫的,应该通过“风化”与“感化”春风化雨般地使人们自愿、自觉地对“教”的接受。因此,视觉传达设计的图形、文字、色彩是创意实现“教化”的元素,而是否能够教以效化、民以风化则需要附以对应有效的创意。我们所提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社会“教化”功能,并不是指简单的政治教育,而是指视觉传达设计对于受众群体包含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等方面的综合普及与引导。要把“教化”与“提高人的素质”并列起来。教化不是简单的说教,是一种利用乐见的手段与条件,影响、感染受众,使受众由此感化与触动。
面对社会现状的诸多问题,设计师必须抱有强烈的责任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创意构思,激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正直为人、疾恶从善、见贤思齐的潜在意愿,为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