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人地挂钩政策的理论分析
 
更新日期:2019-07-05   来源:中国土地   浏览次数:27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理论可以被用来解释客观世界的现象和规律,并且可以通过理论曲线描述和预言事物发展的未来结果,得出结论,帮助人们进行决策。理论的主要作用是解释和

 
理论可以被用来解释客观世界的现象和规律,并且可以通过理论“曲线”描述和预言事物发展的未来结果,得出结论,帮助人们进行决策。理论的主要作用是解释和预测,分析人地挂钩政策进行理论分析,有助于充分认识人地挂钩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进而有助于推动人地挂钩政策的实施。
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是解释人口迁移流动原因的重要理论,也是人地挂钩政策中问题根源所在。推拉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拉文斯坦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的“人口迁移法则”,当时拉文斯坦已经提出了人口迁移法则的分析框架,即后人所认为的“推拉理论”。系统的推拉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学者唐纳德·博格和英国学者李提出的其主要观点为:从运动学的观点看,人口迁移是两种不同方向力量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使迁移的力量,即有利于人口迁移的正面积极因素,另一种是阻碍迁移的力量,即不利于迁移的负面消极因素。在迁出地,存在着一种起主导作用的 “推力”,把原居民推出常居住地。产生推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枯竭、农业成本增加、农村劳动力过剩导致的失业或就业不足或较低的经济收入水平等。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市场化不断加深,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日渐明显, 区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扩大。相差悬殊的城乡收入是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根本动力。具体来说,影响农村地区人口外出(“推力”)的因素主要有: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人地矛盾突出,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从微观视角分析则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宅基地在住房养老中的作用、供养系数、对农村基础设施满意程度等;影响农村地区人口留在本地区(“拉力”)的因素主要有:相对固化的社交网络和社区环境,原有的农业劳动和农村收入等,从微观个体视角分析则是无专业培训经历或证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区位、单位性质和外出务工时所利用的方式和是否同城里的人交过朋友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人口向城镇流动(“拉力”)的因素主要有:城市高收入的吸引,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城市的发展机会较多,城市打工者的示范效应等;而阻碍农村地区人口向城镇流动(“推力”)的因素主要有:城市地区的高房价,竞争环境相对激烈和陌生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政策因素等,从微观视角分析则有对家人的思念等个人情感因素。
正是由于“推力”和“拉力”的存在,导致人口在空间上流动与位移,持续推动城市化,进而产生“人地挂钩”中的“人”的问题。城市化是农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劳动生产率更高的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并在城市化地区居住、享受更高质量公共服务,以及整个社会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通常来说,社会经济发展区位较好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拉力”,进而也就会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到本地发展,而由于本地土地资源,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资源紧缺,因此,像此类的“迁入”地区便需要“人地挂钩”等相类似的政策来协调“人”与“地”之间的矛盾,以缓解当地对土地需求的紧张情况。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人地挂钩政策的理论分析

下一篇: 人地挂钩政策的理论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