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来源
 
更新日期:2019-07-08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21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莫扎特生平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1791年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仅35岁。众所周知,莫扎特天赋异禀,幼年便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4岁开始学习音乐,6

 
(一)莫扎特生平
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1791年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仅35岁。众所周知,莫扎特天赋异禀,幼年便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4岁开始学习音乐,6岁开始巡回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35岁便英年早逝的他,一生虽然短暂,但他毕生留下了大量的重要的优秀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嬉游曲等等,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莫扎特在声乐创作领域,除了歌剧和艺术歌曲,还有一些宗教声乐曲之外,他的音乐会咏叹调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西方音乐历史上,莫扎特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音乐家,只有他,被毫无疑问、毫无争议地公认为音乐界的旷世奇才,这一颗“耀眼的明珠”,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二)莫扎特的创作背景
17—18世纪,正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启蒙运动,就其字面意义讲,是指当时先进的思想家提倡“思想启蒙”,“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点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以消除教会和贵族统治所散布的迷信庾偏见,它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因此,莫扎特生长在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人文主义等构成的一个较为漫长的思想文化运动时期。伴随着精神的解放以及对自然的赞颂,人们对艺术审美的上升,人们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理想愿望,音乐成为满足个人赏心悦目的首要要求,而音乐家阶层也正处于封建阶级的奴仆向资产阶级“自由”艺术家过度的阶段。由于追求和向往真正的自由与平等,莫扎特于1781年与大主教决裂,随后移居维也纳,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备受后世音乐家敬仰。在维也纳的十年,也是莫扎特生命中最后的十年,生活的窘迫和磨难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这十年成为了莫扎特创作的巅峰时期。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和人们的审美要求,莫扎特创作出大量具有个性风格的作品,将创作推向顶峰。其作品有一些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情感宣泄,有的揭露贵族荒淫堕落,有的表现正义的人道主义等,用最简洁的音符,表现人心最深处的思想情感,一些看起来热情率真的音乐,实际上却有着其他意义的内涵或暗示。因此,莫扎特的音乐被后世称为“含着眼泪的微笑”。
(三)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来源
1、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定义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音乐艺术形式,是莫扎特声乐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和歌剧咏叹调相似,有一定的人物角色设置,但游离于歌剧咏叹调而单独存在,大多是为音乐会演出而创作。由于可以在音乐会中单独演唱,所以后人称这些作品为“音乐会咏叹调”。 而其实在当时,莫扎特在写这些作品的时候并不称为“音乐会咏叹调”,而是“人声和乐队的咏叹调和场景”。
而“音乐会咏叹调”是后人给这些作品归类后所起的名字。
2、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形成
莫扎特自11岁开始创作歌剧,一生共创作了20多部不同类型的歌剧。在他的歌剧创作中,除了广为人知的歌剧咏叹调,还有一部分重要作品,那就是音乐会咏叹调。由于莫扎特私下与很多歌唱家交好,他经常会根据某一个歌唱家的声音特点和音域而独立创作,或是为不同情形所创作的戏剧性作品,又或是专门因为某件特别的事情而创作,因而逐渐开始出现了这些被后世称为“音乐会咏叹调”的独立的声乐作品。莫扎特的第一首音乐会咏叹调诞生于1765年,这是他19岁时为男高音而创作的《愤怒的离去》,第二首是为女高音而作的《保持忠诚》,取材于皮特罗·梅塔斯塔西奥的歌词。这些早期的作品被看作为以后更大、更成熟的作品作铺垫。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来源

下一篇: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来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