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对“复合型”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不足
当前对于培养“复合型”教师的理论来源较少,例如,在概念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一样的观点,有些学者从学科角度方面界定,认为“复合型”教师是一专多能的人才;有些学者在当代素质教育的主流下,更加强调“复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笔者以“复合型”教师为关键字在知网上搜索的文献共35篇,其中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大多倾向为普通教育,对于职业教育的研究较少,而深入研究职业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的文献仅有5篇。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的缺失,会使得在实践层面上更加寸步难行,需要边实践边完善理论层面。
再者,我国个别高校如华东师大、上海师大与北师大,参考国外成功案例并结合自身学校特色,开始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注重培养“双师型”人才,但对于多学科多专业的“复合型”教师的培养研究较少;而当前针对职业院校在职教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尚在摸索,尚无可参考的具体范例。
(二)“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成本高
在当前终身学习的时代,“复合型”教师不仅在职前培养需要投入充足经费学习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在入职后还要与时俱进完善自身的多学科多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定期参加在岗培训与顶岗学习,相对于双师型教师专注于学习一个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可见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的投入要比双师型队伍成本高得多。
(三)缺少有效的鼓励机制
当前中国教师的岗位待遇较低,职教教师社会地位相对于普教教师较低,在部分职业学校常出现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这是职业院校的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缺乏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提倡“能者多劳”这一观点,这个观点放到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也无可厚非,但我们也应结合现实反观这个问题,当前不少职校青年教师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主动承担多门不属于自身专业所学知识的任教科目老师,拓宽多学科知识面,积极向“复合型”教师靠拢转变,但职业院校对于青年教师的主动学习与转型缺乏有效的鼓励机制,往往看作是“能者多劳”或是给年轻人多实践的机会,长此以往,会使得青年职校教师缺乏转型动力,加之职业倦怠与幸福感缺失等因素,不利于在职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型,因此,制定与实施有效的鼓励机制是促使在职教师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在岗双师型教师数量与质量影响“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对于当前职业院校的在职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培养途径,完善在岗教师的知识理论体系,提升实践操作能力,逐步由双师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靠拢,从而扩充职业院校内“复合型”教师的人数比例。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数在职业院校中所占比例仍旧较低,其从教质量也难以评估保证。就拿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为紧跟国家政策步伐,通过发展自治区职业教育从而带动区内经济发展,区教育局根据本地区的职教发展情况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制定并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方案(2015—2020年)》,在该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17年,全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0%,到2020年,达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