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1.党员通过党组织会议商讨社区治理细则
社区治理需要以一定的规则作为指引。除了遵循党和国家明确规定的治理条例,社区自身也需要制定治理细则。党章规定,党员具有参加党的有关会议的权利。结合社区的治理实践可以发现,社区党员一般通过社区三会,即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及社区党员大会参与治理细则的讨论。首先,各支部党小组组长通过党小组会议收集党员对于社区治理的意见并将其汇总至社区党支部。然后,各支部委员将收集到的意见在支部委员会上进行讨论、筛选,将有价值的制定意见再上报到社区党委。最后,社区党委与社区居委会综合社区各治理主体的治理意见并起草社区治理细则,并通过社区党员大会进行表决。可以看出,党员的“三会”在社区治理细则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且通过一种自下而上的制定程序确保了社区治理细则具有广泛的民主性,是基层民主实践的可贵典范。
2.党员通过党组织表达社区治理意见
虽然社区治理有一定的制度规约,但现今的社区治理实践并非一帆风顺。因此,作为社区治理主体以及社区治理细则的主要制定者,党员需要通过党组织表达对于社区治理的具体意见。党员向党组织表达意见,是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基本权利: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2011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又增补了一条:党员不得公开发表与中央决定相反的意见。可以看出,这项规定既保证了党员表达意见的自由,又有明显的纪律性。在社区治理中,这样的意见表达方式可以在保证基层社区稳定的前提下,更加优化社区治理体系。
3.党员通过党组织接受社区治理培训
思想支配行动。新时代社区党员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要有新思想指导。重视思想环节,这是党的领导和党员作用发挥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九大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因此,通过党组织接受社区治理培训,用新的思想武装社区党员尤为重要。党章规定,党员有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的权利。党员接受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党员素质,提高整个党组织力量的重要手段。社区党课是当今社区中党员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内容一般包括党性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以及党建前沿知识等。为了使社区党员更好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很多社区也会增添与社区治理相关的教育内容。在加强党员党性意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武装提升党员的社区治理能力,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的发挥。
(二)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
1.社区党员设岗定责制度
党员设岗定责一直是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可靠手段。梳理现有的文字资料,我国最早施行这一制度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02年,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委为了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率先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在当时极大地激发了党员的参与活力。后经《党建》杂志公开报道,被全国各基层党组织争相学习、模仿,这一制度被推广至机关、企业、社区等各个基层领域,逐渐成为基层党务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党员设岗定则一般由五个步骤展开:其一,由社区党委搭建舞台。通过合理设岗、自我认岗、民主荐岗的方式确定党员服务岗;其二,细化岗位目标,明确具体任务。社区党委为上岗党员确定阶段与长期目标,保证工作的开展有的放矢;其三,加强认岗党员培训,提高认岗党员的履职能力;其四,营造社区党员认岗服务的氛围,增强引领力;其五,设立专门的督导组,确保开展效果有所保证。社区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由于其服务性质突出,在基层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一制度,党员将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在社区治理中获得了群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