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姜夔咏物词中“物”与“情”的关系
 
更新日期:2019-07-09   来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19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姜夔存词87首,咏物词约占其总词数三分之一即25首,吟咏对象有梅、荷、柳、腊花、黄木香、茉莉、牡丹、芍药、蟋蟀等物。细分其咏物词中有以单纯咏物着

 
姜夔存词87首,咏物词约占其总词数三分之一即25首,吟咏对象有梅、荷、柳、腊花、黄木香、茉莉、牡丹、芍药、蟋蟀等物。细分其咏物词中有以单纯咏物着重描绘物态、点染情景的泛泛之作,也有将所咏之物与某些情事结合起来叙述极具姜词特色的代表词作,这其中又以咏梅为最。如《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这首词以物寓情,写梅不计较于一枝一叶的刻画,而着重借梅怀人抒写相思离别之情。上阙起笔便交代人物、时间、地点,引出潭州红梅,“物”与“我”在开头就有了碰撞,铺垫“情”之发展。水滨江岸加之“斜横花树小”的红梅点衬,这醉人美景惟“我”孤赏,使无佳人陪伴的“我”更忆起佳人,“情”即从此引出。后三句既写人也写梅,既写“物”也抒“情”。“香远”“茜裙”二词,既可指梅外,也使人联想到如红梅般妖娆美丽的红衣女子。梅花凋落,惆怅自怜,除清风明月之外有谁可知?无人知晓。词人独绕湘皋,徘徊良久,内心的思念之情又有谁知?更无人知。看见被那无情东风摧残、凋谢又飘摇至远方的可人梅花,更引“我”这有情之人想起当初离我远去的“那人”,看见红梅便仿佛看到了“那人”一般,伫久凝视,那梅花又仿佛不是远去而正随风归来,恰如“佳人”也正朝我走来,是梅是她?是来是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此处“物”与“情”交相融合,词人因睹梅而引起的怀人相思之苦得以抒发,写“物”即在抒“情”。下阙词人以鸥鸟自喻,又化用“湘江妃子”的典故,感慨物是人非,佳人远走,回忆不再。全词中词人对佳人的相思之情随着红梅愈来愈浓,越来越深,能看出词中作者表达的重心明显发生了转移,对于情感的抒发成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题虽为咏梅,但作者真正意图并不在表现“梅”。叶嘉莹《灵溪词说》:“姜氏词中之物往往只是其一己观念中某些时空交错之情事中的一种提醒和点染的媒介”。[缪越,叶嘉莹.灵溪词说[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529页]也就是说,所咏之物“梅”只不过是词人日思夜想的合肥恋人的现实化身,写“梅”即写“人”,写“人”即写“梅”。相较苏、周二人词,姜词中的“情”得以进一步展现,成了词作的主要表现对象,咏物与抒情是完全同一的过程,即咏物抒情一体化了。再如其另一首咏梅名作《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首词是词人的自度曲,辛亥之冬应好友范成大之邀所写,同时所作还有一篇《疏影》。关于这首词的主旨历来各持己说,其中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虽然《暗香》《疏影》都是借梅托意,但他们所托之意并不是一致的。如果不求之过深,也不强求这两个姊妹篇必须有统一的主题,那就比较容易看出,《暗香》写的是自己身世飘零之恨和伤离念远之情,《疏影》则披露了作者对国家衰危的关切和感触。”较为公允可取。词的上阙抬笔便写梅边之人,梅作为衬托盛开在美人身旁,俨然有春日里“人面梅花相映红”之美,重点在佳人而不是梅花。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指出这首词“作辛亥之冬,正其最后别合肥之年,而时所眷者,已离合肥他去,而此可知是指合肥旧事”。其后写与佳人共摘梅花的回忆,却又被梅花的香气拉回现实,梅花仍在,而佳人不得,又借何逊抒发时光易老、身世坎坷而青春不再的感慨。下阙词人悲叹身处雪积路遥的远方,佳人杳无音讯,惟有的只是与佳人携手赏梅、攀梅的回忆,红梅又开,守着回忆的词人把酒消愁愁更愁,不禁感慨“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词中梅似乎无处不在却又处处不是主体,只是作为引出佳人、勾起回忆的辅助之物,梅与佳人、“我”相互联系、交相融合,写梅即在写人即是抒情,借梅所表达的身世飘零和伤离念远之情生动传神。整首词没有过多描述梅花本身的形态体貌,而从侧面着手,“咏物而不滞于物”,“情”成为词人所要表达的主体。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姜夔咏物词中“物”与“情”的关系

下一篇: 姜夔咏物词中“物”与“情”的关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