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工科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及原因分析
 
更新日期:2019-07-10   来源:教育评论   浏览次数:24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意思是说,考察一个人,要看他的目标和心理动机,观察他达到目标所使用的手段,并且细察他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意思是说,考察一个人,要看他的目标和心理动机,观察他达到目标所使用的手段,并且细察他安于什么样的生活?因此,了解学生也应从最根本的心理出发,洞悉学生安于什么样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本论文以福建某工科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历时两年多时间,某一学院的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笔者综合分析了问卷和访谈内容,总结出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目标类、学业类、网瘾类、活动类、习惯养成类、情感类等6大问题:
1.目标迷茫:有相当部分学生担心就业方向,无明确方向,较盲目,不知道自己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安现状,但无从下手,对将来迷茫、看不到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学业方面: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分析、 大学物理、解析几何、 英语、概率论、计算方法等学科很难学,上课听不懂、学习效率低、学习压力大、不想读书、学习进度跟不上、浮躁、学习欲望低;
3. 网瘾问题:学生一旦脱离高中的紧张学习,进入大学后,学习性松弛下来,以为进入天堂,爱怎么玩就怎么玩,有时玩游戏可以玩到凌晨;
4.空虚无聊:学生一方面疲于奔命,一方面又觉得空虚无聊,以讲座为例,讲座办得很多,但是真正让他们很痴迷,投合他们兴趣爱好的讲座并不多,大部分讲座流于形式。
5.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懒惰、恒心、执行力不足、自制力差、 积极性不足、号召力差、学习状态没调整好、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表达能力不足、缺乏自信,缺乏勇气胆量去尝试、成绩差,找不到提升的方法、交际圈小、睡眠质量不好、无法控制自己;
6.情感方面:有部分学生常感孤独,想家,处理异性朋友间关系做得不够好。
以上问题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有其由来已久的深沉原因。有社会环境原因、家庭因素、更有学生个体原因。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束缚,使得很多学生把读书当官做为改变命运的惟一途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本是好事。但是,如果把学习异化了,成为走向成功的惟一途径,必定使得学生眼界放窄,心胸放小,理想矮化,认为,人的一生就只有追求功名富贵为最高目标,而把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把对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置于一边,只为个人的小幸福,小世界而活,只为个人私利而活,此虽无可厚非,但必竟人生境界受限,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从学习目标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是为了高考,这样出现的后果就是,当真正考上大学,就会出现目标迷惘,不知将来还有什么目标,也不知将来还有什么理想目标可以为之奋斗。长期的为高考而学,人生的理想目标已经异化、窄化、矮化。考上大学确实重要,但是如果一味以为考上大学作为人生惟一奋斗目标,那么,就会长期处于忍辱负重的重压之下,必压抑与生俱来的灵性、创新与好奇,而这恰恰是人生未来走得更远的更为重要的素质,却早早的在高中阶段过早夭折。如果长期处于压抑无趣的生活方式中,很难有大境界和大情怀,很难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宽广与豪情,为改变人类命运而读书,为民生福祉而读书这样的远大抱负而理想,也难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样理想,也不可能产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高远境界。
2.从学习内容来看,长期的知识性内容的记忆学习使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与想像力受限,而且人生价值选择判断力出现问题。学生们只学习与高考有关的知识内容,其它与高考无关的内容一概不学,这样就局限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局限了探索更广阔世界的可能,局限了他们的想像思维力,创新思维力和探索好奇心,并且以知识内容学习为主,对于价值观的培养与选择力的培养就有所欠缺,对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培养就缺乏肥沃的土壤,对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责任担当的精神就显的匮乏。以上并非说知识性学习不重要,而是偏重知识的学习是不全面的。
3.从学习方法来看,长期的记忆式学习使得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慢慢缺失。先是记忆课本知识后,然后一丝不差地答到考题中,然后再回给老师。很大部分是考核记忆性的知识偏多,而对于实操性内容,或是一些大题目的答题则难以把握。这样长期机械式的记忆知识,少有探索创新的乐趣,少有自主发现的乐趣,少有思辨的哲学高度,少有价值观选择判断上的思考,少有从人类、世界角度去做更多的思考与探讨。讨论式的课堂研讨是极少的,大部分是知识灌输式课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工科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及原因分析

下一篇: 工科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及原因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