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传统美德构建探究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档案与建设   浏览次数:34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传统美德构建探究【摘要】道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农村的传统美德教育对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新农村具有特殊意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传统美德构建探究

【摘要】道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农村的传统美德教育对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新农村具有特殊意义。以此,我们要坚决扭转实际工作中忽视农村传统美德建设的现象;要明确重点,旗帜鲜明地开展社会主义美德教育,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新农村     传统美德    道德建设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传统美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群众思想多元化的特点日益明显,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农村传统道德建设,使农群众安定有序、和睦相处,促进农村的稳定和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经济意识逐步确立,但小农经济思想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想富、快富的要求十分强烈,积极投身于市场经济大潮,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平等、竞争、效益等观念被普遍接受。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农民缺乏大发展、大市场、大开放的胆识和气魄,小富即安、小亏即瘫、守土安生的小农意识仍然存在,致使有些农民淡化了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利益观念得到强化,但集体主义思想和传统美德受到冲击##end##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重新认识到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重利不轻义成为共识,勤劳致富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追求。但也确有一部分人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过分看重金钱,干什么都要讲个价钱,部分农民的集体主义思想有所淡化,朴素的同情心、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受到金钱、利益的冲击,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有所滋长。

(三)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但封建迷信活动等陈规陋习有所抬头

现在农民学文化、学科技的热情十分高涨,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一部分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算命先生走村串户,求神拜佛、问卜占卦等现象,屡见不鲜。婚丧喜事,相互攀比,大操大办,浪费钱财。有的地方宗教活动频繁,续家谱,建宗祠,联宗祭祖。少数农民盲目信教,思想混乱。所有这些现象污染了农村社会风气,毒害腐蚀着农民的心灵,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法制观念淡薄,有些社会丑恶现象增多

由于农村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造成了有的农民产生“无拘无束”的自由主义错误,认识社会行为缺乏法制观念。同时落后的社会陋习也尚未完全退出社会生活,长期以来各地农村形成了各成体系的习俗,而有个别习俗与现代文明又是格格不入的,但它们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由于农村的生活方式比较单调,文化娱乐方式选择范围也很有限,使得打牌、打麻将等娱乐方式极为流行,许多人沉溺于此不能自拔。赌博活动严重危害了农村社会治安,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有的农民甚至为此荒废田间生产。更为严重的是导致群体化道德沦丧和引发其他偷盗、抢劫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这些不良的陋习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敌。

 (五)社会道德意识淡薄,人际关系比较冷漠

各家各户自成体系使有的农民产生了万事不求人和“只管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封闭思想,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淡化。有的农民认为,精神是空的,道德是虚的,只有金钱是实的。这又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互帮互助差。一些农民不论是生产上还是生活上都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缺乏扶贫救困的风气。有些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不良倾向不愿问、不敢管、没人管 ,给社会犯罪造成可乘之机。第二,集体团结差。现在有的农民不注意邻里关系,而是讲家族、讲亲戚关系,造成了农村的家庭宗族势力抬头,宗族活动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

二、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对策

 (一)营造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搞好物质文明建设,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利益是农民最为关心的利益,也是农民其他一切利益的物质基础。古人云“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而后礼义兴 ”,任何社会要维持社会稳定,必须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一个最低限度的物质水平。物质决定意识,农民的道德素质、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物质生活水平的制约。贫困的群众,就难以保证其行为的规范性。不能要求人们饿着肚子去顾及体面,讲文明礼貌,讲人格尊严,讲无私奉献。因此,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精神,彻底剪除农民不合理的负担,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使农民不但增产而且增收,逐步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农民遵守道德规范的积极性,在抓好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推动其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运用好载体,让群众在参与中不断接受教育,提高自己

精心设计载体吸引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农村“三户一村”(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文明户、文明村)评创活动,是经济工作与宣传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是思想政治工作进村入户的好形式,是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有效载体。当前,要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出发,不断探索农村“三户一村”评创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有效载体。要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引导农民瞄准小康目标,广泛参与创评活动,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要通过创评活动,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队伍。

(三)抓住求知心理,实施育民工程 

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是关键。新农村首先要有新农民,农村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农民的素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要把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1.抓好思想道德建设。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帮助农民分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文明与愚昧的界限,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2.抓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金钥匙,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开关。着力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激发广大农民的创业激情。3.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在资金、师资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认真落实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补助政策,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此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快建立健全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四)抓住求美心理,实施乐民工程 

要注重功能,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注重文化教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农村文化俱乐部建设,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文化娱乐功能。进一步完善乡镇文化中心、宣教中心设施,丰富图书种类和数量,充实组织管理力量,使其担负起繁荣农村文化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充实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力量,提高整体素质,发挥文化干部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作用。乡镇、村要建设文化广场,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加强农村文体队伍的建设,积极引导民间文体力量,形成特色,发挥他们在繁荣农村文化中的生力军作用。利用这些条件,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让文体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同时要利用农村闭路电视和宽带网络的资源做到村村接通光缆线,户户接通有线电视,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接受文化熏陶,丰富家庭文化生活。

(五)建立健全内在机制,不断完善外部环境

内在机制的建立健全是搞好村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仅仅靠热情、靠刮风、靠搞运动来推动,只有建立一套机制,长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见效。在广大农村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很有必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一把手长期抓工作机制,要因地制宜,在坚持实效、合理原则的基础上,明确责权,层层落实,切实加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建设,为搞好村民道德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一定要把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导向与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价值导向统一起来,不能让思想道德先进的人成为利益分配中的受损者。通过制度安排,要把自律与他律、提倡与禁止、软约束和硬约束结合起来。引导农民遵法守纪、明礼诚信、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扬善惩恶、扶正祛邪,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和生活秩序,促进新的道德风尚的形成,为村民道德建设创造一个有利于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外部环境。

(六)正确处理对传统道德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道德,而封建传统道德在广大农村地区根深蒂固,影响久远。我们要“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的原则,既要弘扬舍生取义、爱国救民、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改造和创新,使之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特点。坚决防止将封建道德中的忠、孝、节、义和神鬼报应、男尊女卑等思想在当今社会加以宣扬和推广,反对各种形式的复古思潮。部分地区宗法势力抬头,封建迷信盛行,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七)树立长远观念和系统观念,常抓不懈

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比较突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就决定了农村道德、美德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同时,农村美德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卫生等方面,而且与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和乡村环境密切相关。统筹兼顾、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依靠群众、狠抓落实,逐步将农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农村美德建设,归根到底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建设工程。我们要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根本目标,坚持重在建设、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不断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龙静云.治化之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道德建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黄若君.必须加强农村公民道德建设[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3.胡大刚.试论新阶段农村思想道德建设[J]. 湖南社会科学,2003

 

上一篇: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传统美德构建探究

下一篇: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传统美德构建探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