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语文理念性均衡因素
 
更新日期:2019-07-11   来源:喀什大学学报   浏览次数:16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教学理念性均衡是基于对诸种教学理念的合理性和存在的价值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形成新的综合性理念的状态。他不是简单地以以新物质取代旧物

 
教学理念性均衡是基于对诸种教学理念的合理性和存在的价值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形成新的综合性理念的状态。他不是简单地以以新物质取代旧物质的外延性过程,而是一个需对各种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理解、接纳与内化的过程。要实现教学均衡,教学的理论思维方式是教学主体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理论框架对教学实践进行观察分析。在人类的教学发展史中,研究这和教育工作者总希望能够攫取对教学过程中终极性的认知,这就容易导致人们在思维上出现真与假、对与错的绝对对立,使人类对教学的认识陷入一个误区。现代的教育哲学告诉我们,教学思维应该从两级思维走向均衡的思维,要以中介的观点去对待现在的一切事物。
理念的发展大多数是从某一角度来对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由于创造者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任何理论都有可能被超越。不能以全盘否定的范式进行取代,原则将其合理性也一并被否定。教学均衡的理念也能更改吸收和融通古今中外的教学理念中的合理内核,与时俱进,走出一条新的创新发展之路。从大的发展脉络来看,感情因素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我国教学的制度化形式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教学过程之中仍然注重情感的培养,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教育思想和理念传入中国,从而使我国教学打上了西方教学理性的烙印。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和哲学思想中,强调的是理性教育。他们推崇的逻辑推理,认为知善就会行善。而对西方的理性传统予以挑战的西方哲学家则要算休谟了,他批判了哪种认为理性高于情感、主宰情感的思想。他反其道而行之,高度重视人的感情体验。如今随着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促使西方的理性传统与中国的情感传统显现出日趋融合的趋势,促进了教学的转型,所谓教学转型是指从教学的一种发展型态或模式向高级发展型态或模式转变的过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教学转型应是在我国原有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的顺势推进,而不是强行变轨。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从现代教学再到后现代教学,教学的理念变革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正反合”。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逐渐转变为学生、问题、活动“新的三中心”,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流教学理念,顺应了教学的转型。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语文理念性均衡因素

下一篇: 语文理念性均衡因素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