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新版《桐旧集》的价值和意义
 
更新日期:2019-07-12   来源:中国出版   浏览次数:23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文献目录及资料保存方面的价值徐璈在编纂《桐旧集》时,最大限度地收集诗人和他们的作品,保存了许多难得的诗作,其收录桐城籍作者一千二百余人,诗

 
1. 文献目录及资料保存方面的价值
徐璈在编纂《桐旧集》时,最大限度地收集诗人和他们的作品,保存了许多难得的诗作,其收录桐城籍作者一千二百余人,诗七千七百余首。此外,《桐旧集》编成于桐城乡邑诸诗集湮没之后,为了避免 “先辈文献无征”情况的发生,徐璈于每位作家“名字之下系以事实”,《桐旧集》全编诗人小传后附以诸家传记或者评价的人数相当可观,其间旁征博引、明源考证。它弥补了桐城乡梓文献的“遗恨”,姚莹《桐旧集序》亦曰:“原丛书观之,可徵吾桐之文献矣。”由此可知,《桐旧集》的编纂和出版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桐旧集》中的诗家小传,主要包含传主的生平事迹、传主的诗文集之名与其他著作的书目等、对传主诗歌的评论,以及对与传主内容相关的某些错误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考辨与订正。其中涉及的诗家著述情况,特别是诗文别集,对保存地方文献书目无疑起到重要作用。有些诗人的别集早已亡佚,往往赖此保存书名,此书成为后世修纂诗人资料的文献来源。
《桐旧集》卷四十一还收录了42位桐城“闺秀诗人”的240首诗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桐城女性诗歌创作的成就。此外,“诗家小传”保存了这些闺秀诗人的生平文献。如方氏维则小传附“户部主事大铉女,诸生吴绍忠室,守节,有《茂松阁集》。《静志居诗》话:方氏三节,一为孟氏,同夫殉国;一为维仪,年十七而寡,守节,寿八十有四;一为维则,年十六而寡,守节,寿八十有四。白圭无玷,若节可贞,是以昭诸彤管矣。”
新版《桐旧集》的出版,不仅使诸多桐城籍诗人为人所知,还使大量的桐城地方文献得以保存,为我们重新构筑桐城地方文献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从保存文献的角度来说,因“《桐旧集》在刊刻完毕后并没有再版,甚至至今还未出版”(康阁:《徐璈<桐旧集>研究》),经过长时间传承,以及异文等的存在,难免会使其失真,影响其文献价值。新版《桐旧集》对“异文”的校勘,极大地增强了文献的真实性和可用性。

2. 史料方面的价值
《桐旧集》收录的诗歌及其小传、按语、评语记载了许多地方历史人物事迹和社会状况,可补史志之阙,订史志之讹。有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文献价值;有的通过诗歌记述重大历史事件,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诗集在时间上贯穿了明清两个朝代,将近五百年,所录诗人附以小传,记录、罗列了诗人的真实事迹,具有补益史册的作用。其辑录的众诗家本事资料 ,既强化了诗集的诗史性质 ,也为桐城乡邑保存或汇集了不少史料文献。如,卷二十五刘大櫆小传附姚鼐所撰刘海峰传,刘大櫆与诗之本事,了然可睹。《姚惜抱集·刘海峰传》:“先生入京师,方侍郎苞见其文,大奇之,语人曰:‘今世韩欧才也’。其为诗文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镕以成其体雄豪奥秘,挥斥出之。其才有独异者。应顺天试,尝两登副榜。乾隆间举鸿传,又举经学,皆未录用,卒年八十三。”
有的小传本事有补益史册的作用,如,《桐旧集》卷五姚文燮小传在援引《钱田间集》等作品后,徐璈有按语云:“先生所辑《龙眠诗传》,虽未付梓,要其搜讨之功,为后来所藉手者大矣。又如《通雅古事比》诸书亦皆先生捐赀锓木,至今流布海内,称道弗衰。噫当今世安得表彰旧迹,推挹同辈如先生者,虽为执鞭所忻慕焉。”而将其一千多位诗人小传合观,可以说是一部“桐城诗人小传”。全编所选七千余首诗,展示的就是一部形象生动的桐城诗歌创作史。
3. 校勘方面的价值
因声音相同相近、字形相近等多种原因,古籍在传抄、刊刻的过程中出现讹混差异、文字歧义等现象在所难免,而《桐旧集》由于所录人数甚多,多数原集都“遍访无从得观”,编者无法一一校对,如徐璈在《例言》中云:“兹集计划千有余家,所见原集不过三四百家。就各选本抄本录出者居其大半,年来虽延友遍历城乡採辑,而挂漏尚不能无。”新版《桐旧集》尽可能搜集更多版本,从语法学、修辞学、文字学、民俗学等角度对讹混差异、文字歧义现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考辨甚至勘误,努力呈现诗稿的原貌。
此次整理点校的《桐旧集》,以民国十六年刊本做底本,参校道光庚子本;同时还参校方文、姚文然、张英、张廷玉、姚范、刘大櫆、姚鼐、刘开等人诗集和已出版的《龙眠风雅》,并出校记。对于人名、字号与他书有异者,一般不作校改。底本空白或涂黑处,参校他书补正,并予以说明。对异体、古体、生僻字,一般改为常用字,不出校记。对避讳字如“元” “玄”等径改;对“己” “已”混用的,也径改,都不出校记。由于《桐旧集》收录的诗歌作者人多面广,时间跨度长,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刻本,也不相同,在整理过程中,遵守古籍整理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在不影响阅读的前提下,努力保存原貌,体现刻本的时代特点。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版《桐旧集》的价值和意义

下一篇: 新版《桐旧集》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