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致病机制中的遗传因素中包含家族史以及种族史,目前还未发现良好的对因治疗办法,只能以预防为主,而对遗传免疫因素导致的玫瑰痤疮,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为强力霉素以及甲硝唑。强力霉素抑制MMP-9的产生和活性,也抑制其他mmp,导致构象改变和功能异常,从而阻断玫瑰痤疮免疫系统的激活。多西环素进一步证明可以间接抑制KLK在体外的激活。此外,多西环素可以抑制血管舒张相关的NO合成酶活性,在玫瑰痤疮患者中,低剂量的多西环素比高剂量的抗菌药物更有效地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ROS的生成。甲硝唑通过减少活性氧的生成和灭活已有的活性氧,从而减少玫瑰痤疮中进一步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它还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来防止进一步的组织损伤。同时,采用一些玫瑰痤疮的免疫激活通路的阻断性药物进行治疗也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在局部应用肥大细胞抑制剂色甘酸钠(CromolynSodium)8周后MMP活性降低。局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ε-氨基己酸能抑制活性组织蛋白酶L-37的生成,有助于控制玫瑰痤疮的红斑和丘疹。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已被证明在提高玫瑰痤疮严重难治性病例以及降低副作用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还没有文献明确指出如何通过基因对玫瑰痤疮进行靶向治疗,但是可根据位点的异常所表现出的炎症反应运用药物进行控制。磺胺甲酰胺钠可介导抗炎的特性被应用于治疗玫瑰痤疮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尽管其确切的潜在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此外,外用磺胺嘧啶与硫的联合治疗可降低玫瑰痤疮的炎症病灶计数。由于磺胺嘧啶具有抗菌活性,硫具有抗菌活性,因此其使用可能有利于改善玫瑰痤疮的临床表现。
神经精神因素在玫瑰痤疮的发病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对玫瑰痤疮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注重消除患者的神经精神因素:首先应该对其进行指导性心理咨询及引导。正如Friedtl的建议,皮肤科医生同时也应该是一名皮肤情感专家,因为大部分的皮肤病很难治愈,让患者认识、了解并接受所患疾病,通过针对性选择心理干预方法可有效减轻、缓解临床症状,才能够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对于诱发和加重玫瑰痤疮的一些神经精神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偏头痛、神经胶质瘤、帕金森和阿尔茨海默症等应该予以正确规范的治疗。最后,对难以通过积极的情绪引导以及原发疾病的控制而获得好转的玫瑰痤疮可运用具有重塑真皮胶原和血管结构的特性强脉冲光(IPL)进行治疗。采用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治疗丘疹型玫瑰痤疮临床疗效良好。同时,585纳米脉冲染料激光器(PDL)治疗玫瑰痤疮相关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治疗玫瑰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