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网络评论发展轨迹及队伍建设研究
 
更新日期:2019-07-16   来源:   浏览次数:82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各类APP的兴起与普及,高校网络评论逐步从传播情绪到传播思想,从单向评论走向双向评论。这一发展路径显示高校网络评论从自然到应然的日臻成熟。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也从自发、散漫的实然状态到有组织有纪律的应然状态。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有助于实现网络评论育人的多维收益。 【关键词】高校网络评论 发展轨迹 队伍建设 Research on the Rules and Working Mechanisms of Network Comments in Universities Univer

 
 高校网络评论发展轨迹及队伍建设研究[1]

卢萧   侯绍勋 刘秋皊[2]

【摘要】各类APP的兴起与普及,高校网络评论逐步从传播情绪到传播思想,从单向评论走向双向评论。这一发展路径显示高校网络评论从自然到应然的日臻成熟。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也从自发、散漫的实然状态到有组织有纪律的应然状态。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有助于实现网络评论育人的多维收益。

【关键词】高校网络评论   发展轨迹 队伍建设

Research on the Rules and Working Mechanisms of Network Comments in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xiao

【Abstract】With the flourishing of self media, online comments revise or even subvert “sender-centerism”. University netizens participate amply and actively in the discussion of hot topics on the Internet, 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platform for opinion sharing. Theses comments develops from sentiment release to idea dissemination, from monodirectional activity to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To bridge the divide between the two opinion fields on university campus, an effective commentary force should be built.

【Key  words】Network Comments in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trajectory; team building

互联网的出现,既加速着社会有形事物的旋转,也挤压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人们既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喧嚣,也沉浸着思想的激烈碰撞和交锋,更开阔着世界眼光和全球思维模式。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领航者和网络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师生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也渐渐开始选择网络平台,网络评论已成为师生表情达意的重要形式。

所谓网络评论,是指是网民发表在网络上的观点、意见的统称。网络评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类。专业的网络评论指在各类网络平台所形成板块固定、形式特定、篇幅一定的评论文章;非专业网络评论是网民自发互动在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发表的个人言论,诸如不成文的跟帖、弹幕、直播等。专业网络评论往往独立成文,框架结构科学,论据充分,论证严谨,能够自圆其说。非专业网络评论则不拘于内容长短和逻辑论证的严谨,一个感叹词可以是一篇独立的评论,一篇洋洋洒洒毫无逻辑关联的感叹词堆砌也可以是一篇网络评论。当前不少热点新闻事件发生后,非专业的评论从数量上往往占据主体,诸如“狼灭”、“丈育”等一个网络新词就可以是一篇饱含激情的评论。从理性程度来看,非专业性网络评论多是情绪性评论,评论掺杂大量的个人情绪,作者往往把自己幻化成事件当事人或者是公平正义的使者,通过对不同意见激烈辩驳或者对相同意见的强烈支持来形成情感共鸣。这类评论的情感色彩超过理性色彩。专业性网络评论多为观点性评论,评论人以自身社会人的身份,跳出私人圈子,以局外人的视角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追溯问题的源头,这类评论侧重触及事件的本质、触动读者的心灵。

一.   高校网络评论的发展轨迹

高校师生群体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所撰写的专业性网络评论具有立意高远、思想深邃、逻辑严谨、论证周密等特色,但是也不乏吃瓜群众在网络上高分贝地摇旗呐喊。高校网络评论的发展尽力了非专业性为主体逐步走向专业性为主体,网络评论逐渐从传播情绪走向传播思想。网络评论所持的方法论也从单向度向双向度、多向度转变,专业的网络评论指导思想也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强调一分为二地剖析问题。

1.高校网络评论从非专业性为主体逐步让渡为专业性评论为主体

高校非专业性网络评论以播情绪为主,因为情绪感染越强,传播效率越高、短时间内临时聚合性越强。网络热点事件从潜伏、发酵再到终结一般周期在5-10天,持续过程较为短暂。由于网络热点的周期比较短,网络评论为了掌控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以情绪渲染力为主的评论往往会裹挟整个网络舆论。通过对2018年高校10大网络热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各类平台非专业性网络评论中45%的观点是网民呼吁应严惩涉事人员。此类言论情绪高昂愤慨,混杂较多缺失理性甚至失去理智的话语,例如:“必须严惩,建议凌迟致死”。“修改一下学校体制,是评为老牲口、老畜生的老师,都该杀”。“吃人的体制是恶魔的温床,救救学子们”;21%的网民观点鼓励受害人站出来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严惩教师队伍中的败类;9%的网民观点质疑导师制度存在缺陷,学生反抗能力有限;8%的网民观点关注学校处理方式及高校形象;7%的网民观点质疑学校的用人制度,认为学校在招录教师队伍时,也应该对所招人才的经历有所了解;6%的网民观点表达有过相似的经历,在评论中讲述自己或身边的人遭遇老师骚扰的经过;另外,其他网民观点占比达4%。

图表1:2018年高校10大网络热点非专业性网络评论分析

    从非专业性网络评论来看,对热点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如果规避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等极其稀少甚至没有,更有甚者,少数情绪化评论渐渐演绎成谩骂、辱骂甚至人身攻击。大量的信息、高分贝的声音甚至掩盖了网络热点背后的思想,有时很难判断是“因事件而形成的舆论”还是“因舆论而形成的事件”。这一阶段网络评论的特点基本上是众声喧哗的舆论乱象。

网络评论发展的第二层面是以理剖析问题为主。为体现责任和担当,越来越多的师生网民在网络热点初发生时往往充当权威揭露、曝光事件起因或内幕,即便是缺少亲自调查取证,也乐意专在感性认识、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从海量信息中抽出事物的本质、深挖整体和局部的联系,用理性、客观地研判热点事件发展的趋势。网络评论整体态势开始趋向于理性的思考,诸如:教育出现的问题是高校本身体制的问题还是少数学生个人的问题?高校师生出现的问题是社会问题还是师生个人的心理问题?在2018年高校10大网络热点事件中,影响力较大的专业网络评论主要 是主流媒体的发声,例如:《人民日报》的《北航性骚扰门:勇敢是你最好看的姿态》、“共青团中央”的《北航证实教授陈小武性骚扰女学生!这次所有人都以北航为荣》等。这些专业网络评论文章以可靠讯息的追踪和事件的剖析引发网民深思,其阅读量均达10万+。美国传播学专家麦奎尔认为,新传播技术的使用使传统的受众角色——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消费者终止,取而代之的是反馈者、对话者、参与者形象,未来受众将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i]网络评论不再是简单地把信息“复制”给网民,不再是跟着网民起哄,相反,通过对信息的梳理,跳出事件之外,以理性思辨的态度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将网络评论演绎成对事件的剖析、反思甚至是一次网络思政教育。

2018年高校十大热点事件

首发平台

爆发时间

持续周期

阅读量最高的网络评论

阅读量

北交大实验室爆炸事件

微博

12.26

8天

痛心!北交大实验室爆炸致3名学生死亡

10万+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跳楼事件

微博

3.31

17天

这所211大学突发研究生自杀事件,案件核心人物发声明了!

10万+

西安交通大学杨宝德溺亡事件

红星新闻网

1.08

26天

西安交大博士不堪导师“压榨”自杀?校方回应

10万+

北航教授陈小武性骚扰事件

微博

1.1

19天

扳倒北航“长江学者”陈小武的女性们

10万+

中山大学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事件

微信

7.19

4天

中山大学“学生官”事件,中纪委网站发文了

10万+

西南大学考研题泄露事件

微信

12.23

11天

考研泄题、出错卷!西南大学、电子科大校长被处分

10万+

北大校长“鸿鹄志”事件

微博

5.4

6天6小时

北大校长一个“鹄”字,带来的点赞和思考

10万+

南京大学“404教授”事件

中国青年报

10.24

5天13小时

南京大学公布对“404教授”处分结果

10万+

山东师大考研误发答案事件

微博

12.23

11天

研究生考试又双叒叕出“事故”,咋回事?

10万+

清华情侣学霸事件

知乎、微博

12.6

5天

清华学霸情侣因私生活混乱被取消相关资格?校方回应

10万+

图表2:2018年高校10大网络热点专业网络评论影响力分析

2. 高校网络评论方法论的演变

高校师生的网络评论除了情绪和内容上的转变之外,方法论上也逐渐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为主要形式。目前,高校官方舆论场中典型的特色是以正面宣传为主。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处于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的状态,甚至有的高中生连兴趣爱好都被各种补习班挤压的毫无空间。进入大学后,多数学生在弥补基础教育应该完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对于高校学生来讲,在大学这一阶段,不仅对其“三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会使其逐渐树立道德、政治和法制观念[ii]。从心理学来看,人都会有从众心理,通俗理解就是“人云亦云”、“随潮流”。如果大学官方舆论场负面信息居多,批判性过重会有一种心理暗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三观树立。毕竟,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iii]

正面评论通过对已经获取的成绩、进步、优点给予肯定、表扬,增强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理论的信心。尤其是理论传播的内容,普及中央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适合以正面宣传为主。思想上的指导,来源于实践。高校传播的先进理论体系是革命实践中凝练出来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为大学生提供了认识工具,是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教育作为民族立身之本、国家兴旺之源,只有代表健康、 积极、乐观、向上的教育正能量无所不在时,才会产生无穷的力量,才会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当然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意味着只能对发展成就、社会进步、美好生活等正面事物唱赞歌、说好话,而对现实问题、社会矛盾、丑恶现象等负面事物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这不仅不现实,也不明智,因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矛盾是普遍的存在,只有关注网络热点中暴露的问题和缺点,以问题为导向、 正视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以倒逼的形式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为了解师生对负面评论关注较多还是对正面评论关注较多,课题组选取上海地区10所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200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研,发出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30。通过问卷数据统计分析,高校师生关注负面评论多过正面评论,负面评论在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力也高于正面评论或中性评论。这与 Baumeister 曾发现 “坏比好有用”原则相一致。该原则认为在社会环境下,人们往往对负面事情的适应性反应更强烈 。[iv]对于负面信息,吃瓜群众更倾向于津津乐道。这也契合了中国传统“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说法。

选项

小计

比例

愿意浏览正面网络评论

123

11.94%

浏览正面网络评论后会转发

92

8.93%

愿意浏览负面网络评论

434

42.14%

浏览负面网络评论不核实直接转发

207

20.1%

浏览负面网络评论会核实后转发

174

16.8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30

 

图表3:不同观点网络评论的转发态度调研

高校师生普遍接受过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教育,对事物有两面性具有基本的共识。如果网络评论呈现出一边倒的褒扬,师生会认为学校宣传部或者其他网络管理员故意删除负面评论,刻意隐瞒某些信息、内幕,背后一定有待深入解读的内容,治理行间一定隐藏了某些言外之意。反之,如果评论都是负面的,师生网民则会怀疑近期是否发生了什么或者即将发生难以言表的大事,用舆论做先锋给大家打好预防针。2018年9月,在上海某高校在新生入学前为了警醒新生防盗防骗,提高安全意识,以其他省市、其他高校的事实为案例持续发布评论性文章,结果不少师生网民公认这个学校的安全性极差,堪比贼窝。通过调研发现,该校盗窃案的报案率连续多年低于整个上海地区高校的平均值。单向的评论不仅没有起到导向作用,反而激发了部分网民的反感。

二.   高校网络评论工作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路径探微

高校网络评论逐渐成从自由状态到自然状态,从自发到自觉,高校网络评论员的队伍也从自发状态逐步演绎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

1. 高校网络评论员的队伍建设现状

网络评论呈现过于杂乱的不同声音,而网络评论队伍的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进一步扰乱了网络空间的清朗。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初期多是个人行为,这一阶段网络评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跨度很大、队伍整体进出频繁不够稳定。网络评论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较少,批判、抵御错误思潮的整体意识和能力不强,没有形成有组织、有纪律、有战斗力的队伍。

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缺位、合力不足导致网络评论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优秀网络评论员匮乏,网络评论缺乏学科支撑。全面加强网络评论队伍建设成为发挥网络评论德育功能的核心工作。提升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是强化顶层设计。通过顶层设计,擘画网络评论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发展蓝图,确立了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和行动路径;唯有规划好以网络平台建设为载体,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培养一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夯实高校网上思想文化阵地,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内容创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央网信办和教育部工作协调会会议纪要》、市网信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网军建设的方案》,上海各高校都积极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目前各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都已出具规模,但是当前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队伍的专业性不强,网络评论员以师生兼职为主。以上海地区为例当前各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主要由党委宣传部负责。评论员基本上都是学生口辅导员、党务工作者、少数专业教师等组成。从广义来说,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是高校网络管理者的集合体,包括高校的全体党员、干部、教师等[2][v]。网络评论员队伍在开展网评工作的同时,仍需负责其本职岗位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网评和思想引领工作。其次,网络评论缺少应有的评价机制,网络评论文章尚未纳入工作量,网络评论员撰写网络评论文章的积极性不高,实效性不强。再次,师生撰写的网络评论缺少发布平台,不能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  

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要根据网络文化的特征、受众的文化层次等对网络评论员进行分类分层建设,通过分层建设,形成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情绪渲染三级分工负责又相互衔接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体系。在选聘配备上,严格实行资格准入制度,遵循严格的标准和程序遴选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鲜明政治立场、组织纪律强,有一定文字功底,熟悉网络文化的师生队伍。一是核心评论员,核心力量包括专业教师、思政队伍中善于观察、勤于写作的、具有影响力的核心评论员,其评论文章以思想性的影响为主。对于这类评论员应鼓励多出作品,提供多种发布平台、扩大转发平台和渠道。另外一支队伍则是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辅导员等为主体的骨干评论员,通过定时发布热点话题,有组织地组织骨干评论员撰写评论。学校宣传部或者其他管理部门通过管控措施网络评论文章的思想性进行把关、对撰写的频率进行督促。学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评选优秀网络评论员的激励导向加强队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优秀学生骨干则以网络志愿者评论员为主。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评论员本身有成为谣言或者网络舆情的肇始者。此外,学生的流动性也增强了其观点不确定性和思想的稳定性。高品质的网络评论本身具有思想指引、品行教育功能,优秀学生骨干在网络评论员队伍中以补充功能为主。

2. 健全网络评论的激励评价机制。

随着网论评论员队伍的建设,网络上已经开始涌现大批有质量、有温度、有深度的教育类专业评论文章。专业网络评论的优劣标准应和非专业的网络评论有较大的差异。评价标准也不能单一的依赖点击率的高低。网络评论的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是其实用性。就网络评论的实效性而言,应急救火与长效护理应该是有机结合的。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或谣言,网络评论应起到显著的作用。但因为资源和能力有限,网络评论经常在应急救火时显得反应滞后,“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天下。”各种异样的声音喷涌而出,网络评论不仅还在蕴量打磨,甚至会在危机公关时助推一把负面舆情,大大增加了舆情的管控成本。因此非专业和专业性网络评论的有效融合才能发挥其德育功能的最大效应。一旦有突发事件和谣言,非专业性评论因其体量小、内容短、创作快等特征能迅速反应。专业性网络评论则需要结合调研以高质量的深刻分析进行辟谣或观点植入,然后通过高校系统组织新媒体矩阵,短时间形成一致发声,抢占阵地,进而覆盖全网,避免陷入盲从或者被舆论绑架。

通过对2018年高校10大网络热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微博、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是活跃度排名前三的平台。其中“北航教授陈小武性骚扰事件”“西安交通大学杨宝德溺亡事件”“武汉理工研究生坠亡事件”均由网民在微博平台率先曝出,微博平台依然是活跃度第一的平台。网络平台是网络评论生存的依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造就了一批理论专家,但是却鲜有学者愿意在网络上参与网络思想引领和舆论疏导。因此,引导造就一批德才兼备、与党同心同德、能够引领时代发展和社会风尚的理论家、思想家,特别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参与网络思想引领和舆论疏导显得尤为重要。[vi]科学的激励政策能够有效地激发不同层面的网络评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网络志愿者而言,点击率、阅读量、发布贴文的数量等量化考核较为有效。对核心和专家网评员则需要考虑将网络评论纳入其工作量,甚至纳入教学考核之中。如果网络评论可以推动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学生需求的吻合、能力素质与学生思想的适应、实际付出与学生满意度的平衡,就是网络评论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提升。只有调动了各个层面网络评论员的积极性,才能推进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的正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 畅通工作渠道,平台加强平台建设。

上海高校网络评论员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评论员主要在东方网、红辣椒评论、蒲公英评论、中国网评、千龙评论、华声评论、东南锐评、今日头条等发表评论。但是骨干网络评论员来说,他们的网络评论更多和实际工作结合紧密、文笔、理论高度略差,却缺少发布的平台。为了解高校师生对网络评论发布平台的情况,课题组关于是否需要搭建一个上海师生发布评论的平台的调查中,选择“非常需要”和“需要”的到达93%。为骨干评论员提供发表观点的平台,建设一个“上海教育评论”的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应成为当务之需了。

作者信息:

卢萧:

021-55272135、13795457079,edithlu@126.com

上海杨浦区军工路516号格致堂308室

邮编:200093

参考文献:



[1]本文系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阳光计划”“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软环境治理”(1P17104001)、上海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 委托课题《高校网络评论规律及工作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2]卢萧,(1971- )女,汉族,湖北老河口市人,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研究方向:网络思政。

侯劭勋,(1985- ),男,汉族,四川广元人,上海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网络思政、网络舆情及社会治理。

刘秋皊,(1977-),女,汉族,江苏丰县人,管理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组织部组织员,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建。



[i] 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79-181

[ii] 董媛媛.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18(3):151

[iii]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19.

[iv] Baumeister R.F.;Campbell J.I.;Vohs  K.D..Dose  high  self-esteem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interpersonal success,happiness,or healthier lifestyles.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2003,4(1),1-44

[v] 张颖. 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5):23-24.

[vi] 沈北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 重要讲话精神[J].当代广西,2013,(8).

 

上一篇: 高校网络评论发展轨迹及队伍建设研究

下一篇: 高校网络评论发展轨迹及队伍建设研究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