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G20会晤美对华遏制战略出现“战术性暂停”
 
更新日期:2019-07-16   来源:国际经济合作   浏览次数:20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美国新政府执政两年来发布的一系列核心战略报告表明,美对华战略已发生根本性调整,正在实施以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的遏制战略。这个战略的形成标志是美

 
美国新政府执政两年来发布的一系列核心战略报告表明,美对华战略已发生根本性调整,正在实施以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的遏制战略。这个战略的形成标志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发布。国内外各种因素促成美对华遏制战略的“战术性暂停”。
(一)发端于特朗普政府对华新的遏制战略
这个遏制战略的核心思想,在近年来美国精英阶层对华展开的大讨论中已有强烈反映。特朗普总统在其就职演说中将这种反映作了表达:“这次权力交接是把权力从华盛顿权贵的手中归还给人民。” “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是为了发出新的法令。从今起,一个新的愿景将领导这片土地。”他强调要“让美国再次强大”,必须实行与以往华盛顿政府完全不同的“美国优先”发展模式。为实现这一“新的愿景”,特朗普团队执政后,便总体谋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强力推进,将敌意转化为政策,在较短时期内“发出”了一系列涉华“新的法令”。这些“法令”构成了一个新的对华遏制战略:以战略竞争对手为目标,以经贸为重点,以高科技为核心,从政治、军事、科技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围堵,旨在改变“中国经济模式” ,遏制中国的发展,维护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这个遏制战略并非“新冷战”,而是介于“传统冷战”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一种战略状态,“竞争性合作”可能是这种战略状态下中美关系的常态。
(二)美对华新遏制战略的形成标志
2017年12月19日,特朗普政府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美国的国家战略,是美对华遏制战略形成的标志。其重要特点如下:(1)将中国由接触性“合作伙伴”调整为“战略竞争对手”。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变得日趋复杂,充满着竞争与危机,正寻求对美国全球地位发起挑战。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挑战者”,分别为“修正主义国家” 、“流氓政权”和“跨国威胁性组织” 三个类别,中国被列入第一类。报告明确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 ,称中国是挑战美国实力、影响力和利益,意图侵蚀美国安全和繁荣的“修正主义国家”。这是自1987年里根政府发布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来,从没有过的重大调整,标志美国对华政策战略上的根本变化。(2)更加明确和突出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优先国家安全战略”(An America First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鲜明体现了美国最核心的利益---永远做世界的领导者。战略报告将其涵盖的内容表述为保卫美国本土、促进美国繁荣、以实力维护和平、提升美国影响力“四大支柱”构成,并首次强调“经济安全即是国家安全”,将着重在经贸、投资等问题上加强对美国经济利益的保护力度。特朗普总统在发布战略报告时指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是基于美国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制定的。他首要维护的就是“美国的安全、繁荣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和行动都是在推行“美国优先”。(3)特别强调要围绕美国国家战略制定各领域的具体实施纲领。白宫高级官员在即将公布这份战略报告的专门会议上强调:“以该报告为基础,白宫未来几个月将先后推出国家防务战略、国家反恐战略、国家生物防御战略、核态势评估、导弹防御系统评估等数份报告。”《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这种引领性地位和作用,应予以充分重视。
在随后不到一年时间里,特朗普政府按上述计划紧锣密鼓地发布了针对战略竞争对手的“数份”战略文件:2018年1月,美国防部快速推出的新版《国防战略报告》,强调为赢得战略竞争的优势,必须要“建设一支更具杀伤力的部队” ,形成对中俄战略威慑的军事力量;3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301调查报告》,并据此发动对华数轮空前规模的贸易战,是美对华战略遏制的重点和突破口;8月美国总统签署的《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是美国国会将中国作为长期战略竞争对手,运用立法手段,发挥国防外交影响的关键性法案,尤其是涉及台湾和南海多项充斥冷战思维的消极条款,直逼中国的“底线” ;10月公布《美墨加贸易协定》中的“毒丸条款”,是“美国优先”模式的狂妄实践,也是美国构建围堵中国“国际阵线”的“恶招” ;8月和11月美国商务部分别公布新增44家中国企业出口管制清单、及对中国实行更严密封锁的14类新技术出口管制方案,表明美正在对中国高科技产业进行疯狂围堵。这些战略文件的密集发布,证实《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已毫无疑问地成为特朗普政府制定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政策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
上述表明:作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将中国定位为长期战略竞争者,把对中国的反感和敌视变成实际政策,制定全方位的围堵方略,已构建美对华遏制战略的基本框架。近一年来,包括美国副总统彭斯发表“冷战宣言”在内的各种激烈的反华遏华举动,特别是美国利用其强大的工业情报机构,采取定点精准打击中兴通讯、福建晋华、华为公司等中国龙头企业的特种战法,以及对华5G高科技通讯领域的凶狠的围剿和直接抓捕企业CEO的恶劣行径,都是美对华遏制战略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扩散和延伸。
(三)美对华遏制战略实施的效果不佳
从美国中期选举的各种信息反馈来看,美对华遏制战略并未取得预期的实施效果:经济全球化已使美中经济关系互相交织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很难快速切割;上海进口世博会显示出中国不断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以及能以别国难以复制的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美国若牵头与中国强行脱钩,其他国家的配合是关键,目前却充满不确定性;中美贸易逆差仍不断扩大,引发福特、通用汽车公司分别计划裁员2.5万和1.4万,若不顾后果继续强硬坚持,恐伤及美国更多企业和中下层民众利益,影响2020年的总统连任;2018年第四季度美国股市的连续大幅下跌,经济有可能陷入滞涨;中国在应对特朗普政府各种打压遏制时,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应对策略,使其无法有效实现目标。
(四)美对华遏制战略走向“战术性暂停”
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特朗普政府试图寻求中美贸易战的暂时缓和。美国中期选举结束后,特朗普总统即刻电话约谈G20会晤,以及在美国举行的美中“2+2”规格对话和国务卿蓬佩奥表示“美国并不寻求与中国进行冷战或是要遏制中国”的表态,都表现出解决争端的意愿。这种局面是中国乐于见到的,因为中国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避免经贸对抗无限扩大,防止走向更为严重的战略较量。然而,特朗普政府现采取的这些示好举动,寓意何在?究竟是一种重启双边经贸关系的短期谈判策略,还是一种旨在遏制中国的长期对抗战略?这种疑问发生的原因在于,G20峰会前夕,美方又不断出现“冷战”信号: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提出“严格审查美中经济和技术合作项目报告” ;美国商务部出台对中国实行更严密封锁的新技术出口管制方案; 以及美国副总统彭斯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发出“中国要对自身的经济、军事和政治行为做出重大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与敏感的冷战”的强硬表态等。这些相互矛盾的信息,反映美对华政策极大的不确定性。现在G20会晤已结束,在90天期限内内,双方互不加征新的关税,中美将继续就贸易问题展开谈判;若谈判达成协议,以往加征的所有关税都可能取消,如谈判没有进展,美方继续实施将关税提升至25%。这是中美贸易战的“战术性暂停”,后续将面临更艰难的谈判。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G20会晤美对华遏制战略出现“战术性暂停”

下一篇: G20会晤美对华遏制战略出现“战术性暂停”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