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
 
更新日期:2019-07-17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27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及主阵地,是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课程,思政课程是专业性的思想意识形态培育课程,其取向在于对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及主阵地,是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课程,思政课程是专业性的思想意识形态培育课程,其取向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人的规律研究。课程思政是把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程延伸到所有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潜质的课程中去,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把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到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同时将各专业课程整合为一股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语词转换,而是课程理念、教育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其中蕴含着内在的生成逻辑。
1.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是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生成的重要理论依据。教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他既是教育的发出者,又是接受教育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意味着,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作用和最终目标,教育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旨归,人的全面发展也需通过教育来实现。同时,马克思主义在存在论角度对教育的人的全面发展目的做出解读,把握“人的现实性”是教育的前提。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己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教育是培养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它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要遵循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满足人的社会化需要,避免使教育成为一种纯粹的知识传授的理论任务。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立足于现实性的人的社会需求和成长发展规律,突破传统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教育的片面性,令思政课程的辐射范围最大化,把专业课程单向度的知识传授拓展为培养全面的人的教育活动,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应有之义。
2.现代教育理念的有益启示
现代教育理念摒弃了传统狭隘的知识教育观,以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协调培养,即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文化知识、实践能力、思想道德、审美水平、政治信仰等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会学生独立判断、选择、应用各类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发展推动了实践教学的现代性转型,启发了思想政治教育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生成。首先是育人工作系统性与协同性的耦合。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某一系统要想发挥系统整体功能,其系统内部各要素必须相互协同,充分发挥其合力。育人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它包括“德智体美劳教育”、“育德与育心”、“教育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等多种层次和方面,需要全方位的协同作用。其次是课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合理性做出分析时提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课程的价值理性是关于课程本身和课程内容价值问题的双重理性思考,体现的是课程对价值追求的自觉意识,课程目的和课程实施必须融合价值理性才能防止课程取向的偏差。最后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共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学校教育中的科学教育逐渐泛滥,人文教育日益式微,一方面表征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分离,另一方面,自然科学课程表现出一种没有人文关怀的纯科学教学课程。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打破以往各类课程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偏差,特别是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忽视人文精神和价值引领的取向偏差,在专业课、思政课和通识课间架起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共栖的桥梁。
3.解决高校教育现实问题的重要举措
当前高校教育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过于重视已有知识的传授窒息了价值引领作用的发挥;②学科教学过于封闭阻碍了跨学科教育实践;③各课程设置教育目标时过于狭隘使得教育功能单一化。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对矛盾上,即思政课程主渠道超载和微循环闲置的矛盾,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矛盾。主渠道超载即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过多的育人压力而其他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微循环的组成部分并未发挥作用,专业课程的教师和教学资源出现闲置。自组织和他组织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思政课程是自组织的,能够自主地由无序走向有序,而其他课程没有发挥自主性而只能依靠外界指令被动地从无序走向有序。这两对矛盾的存在最终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孤岛”效应的存在,其他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上脱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当务之急在于统合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建构中的课程设置和育人目标,以更高层次的协同育人目标为指引,突破课程设置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充分发挥各课程的边际效应,倡导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跨学科合作,鼓励不同课程性质教师的沟通交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

下一篇: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