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更新日期:2019-07-18   来源:教育与职业   浏览次数:25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有教育专家有这样的评价90后大学生:以网络为长缨,缚理想之苍龙前所未有的环境,造就了前所未有的一代人。但我认为比喻95后更为贴切。他们的生活方式

 
有教育专家有这样的评价90后大学生:“以网络为‘长缨’,缚理想之‘苍龙’前所未有的环境,造就了前所未有的一代人。”但我认为比喻95后更为贴切。他们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以及成长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媒体的影响和社会责任,是摆在我们每位老师和学生面前的实际问题,不仅仅是要不要使用新媒体的问题,而是怎么利用的问题。
1、社会学角度分析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新媒体快速革新换代的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几乎是一天一个变化,在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追求经济、物质享受的欲望越强,新媒体已成为他们欲望满足的温床。据国际媒体的调查得到:中国的“95后”留给世界的印象是见识广泛,思想更加开放,更加自主,但不愿吃苦,网络化生存,关注公共事务向世界发声,倾向国内发展的同时,经常受住房问题和情感问题的困扰;在物质方面,消费观念奢靡有强烈的拜金主义倾向,精神空虚迷茫,缺乏安全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学生也有让人肯定的一面,他们淳朴可爱,不做作、不客气,崇尚自由,淡化权威,爱玩也爱生活,中外通吃,是值得信赖的一个群体。尤其新媒体社交平台的高度发展导致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特别追求自我、追求空间,先锋思潮的更替演化,追求话语权的愿望强烈。
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社交平台的快速推广,信息流动性更大、更广泛,面对物欲横流、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矛盾与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现实环境。这一代学生对钱看得很重,不仅只满足于基本生活,还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很高,追求时尚品牌,冲动消费、透支消费、甚至贷款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面对网络中各种打折扣、礼品多等有精美网页的诱惑,他们的消费观念变得不够理性,使得这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无序消费,无法控制自我。
3、从文化的视角来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推广,文化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尤其是手机网络、移动电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大量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全世界就像一个村子,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冲击与融合。但是,同时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如今社会“闪婚闪离”的现象增多,家庭内部问题也日渐凸显,离婚率的不断上升,使很多的学生小小年纪就被动尝到家庭瓦解的苦楚,这也是形成学生性格孤僻和精神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一代大学生:“有一种幼稚叫成熟,永远长不大,也永远不想长大”。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的过分溺爱,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迷恋于虚拟的空间而不能自拔,在虚拟空间建立了很多不紧不密不梳不松的朋友圈子,崇尚自我,不愿面对或逃避现实,减少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沟通,亲情观念相对淡薄,不愿与他人分享。缺乏与他人协力合作的意识,不愿面对困难,推卸责任。毕业时在工作、情感、人际交往过程中遭遇挫折,他们就会茫然无措,拒绝上班、自我辩解、脆弱的像温室里花一样。
4、心理学角度分析:
大学生心理认知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不够健全,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网络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部分学生呈现出自卑、享乐、刺激、失衡、冷漠等心理疾病,甚至自残等消极行为。
依据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是一个人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包括学习的需要、性的需求,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属于有意识、有理性的范畴,它是个人的天然生理需要与社会行为规范之间,运用调节功能,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个体追求道德观念发展的结果,是约束自我行为的标尺,属于道德范畴;由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沉迷于网络,学生思想特点呈现复杂化、情绪化。意志薄弱的他们,无法克服客观环境的不良影响和主观欲望的自我控制,尤其是网络上的大量诱惑和不正确的价值引导,导致超我的道德约束降到最低,本我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需求是否满足;当需求无法满足时,心理便会产生失衡、悲观、不自信、抑郁等心理疾病。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下一篇: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