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更新日期:2019-07-18   来源:高教论坛   浏览次数:22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虑。4.1确立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目标高职教育是服务于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虑。
4.1确立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目标
高职教育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为区域技术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技能强而科研弱,创新创业项目多为服务型企业,且规模小、起点低、融资难。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建立应当结合高职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特点,注重对全体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开创型个性和创业基本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就业能力,待条件成熟时,学生成长为具备创新精神的“开拓型”创业者和“引领型”创业者。
4.2建立全覆盖、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结构体系的建立必须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案,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创业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必修课与选修课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实践环节的教育,逐步形成系统的全覆盖、分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设置遵循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文科和理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个原则,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创新创业科目,又要有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既要为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也要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深入培训,指导和帮助他们开展创业实践。对已经开始了商业实践的学生,提供咨询辅导。
4.3构建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跨学科。在第一课堂,课程内容应加强学科间的沟通与整合,将创新创业元素植入专业课程,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超越文理科的限制选修其他专业科目,选择接受的教育。在第二课堂,举办大赛、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学期邀请到来自不同背景各领域的成功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校友、风投家进入学校作为客座教师给学生们授课,开展讲座、沙龙或论坛等,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竞赛或实践活动。在教师向学生授课的同时,也会汲取学生们的新思想、新见解,也可能为学生创业进行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
4.4灵活运用多种课程教学方式
根据授课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灵活调整课程教学方式,采用案例讨论、讲座、研讨会、实践学习等方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4.4.1案例讨论
由校内教师与校外客座教师组成3-5人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优势,把最先进的理论和创业实践带入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列举大量可作为模范的成功创业案例,邀约客座教师分享创业经验,讲解案例,展示各种可能发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解决问题与困难的方法。
4.4.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以将学生们在教室里学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体验,得以扎实掌握,灵活运用。学校可以在校内为学生们创造实践平台,在校外企业中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例如开放实训室,开发实验室的创业孵化功能。模拟创建公司,学生积极思考应对真实创业中、经营中、管理中的问题,以真正实操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校外实习方面,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实践实习。学校为学生们提供进入企业、公司和社区实习的机会。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给学生们提供动手实操、专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创业学习,获得最生动的创业经验。
4.4.3研讨式教学
学校举办各类主题的创业课程和讲座,在课堂上或讲座现场企业家提出创业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描述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解决方案,用典型创业案例附加创业理论知识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同时在与企业家、专家讨论和交流中激发创新思想,受到前辈们的感染,从而获得创业方面的有益启发。
4.4.4线上教学
除了团队教学、研讨式教学、实践教学这样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立了线上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式。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包含创业成功案例文库、企业家创业教育演讲以及关于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各类主题资料。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