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话语体系:概念、生成路径及分析方法的选取
 
更新日期:2019-07-18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浏览次数:33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相关概念与生成路径判断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影响要素应该基于对话语体系本身的反思与改造。话语体系并不是静态的语言的聚合,而是指同类

 
1、相关概念与生成路径
判断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影响要素应该基于对“话语体系”本身的反思与改造。话语体系并不是静态的语言的聚合,而是指同类事物内部的具体实践语言符号系统,通过一系列条件,按照一定规则在特定环境中组合而成,能够诠释、建构事物本身及其关联社会关系的有机语言结构整体。话语体系作为一种符号术语,它的范畴和基本概念不仅体现了表述内容的核心价值,而且受制于话语内在逻辑与外界的互动关系。因此,本文界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为实现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由文本、实践等相互建构而成的有机话语结构整体,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意欲传播的知识和价值的各类理论与实践进行一种认知阐释的总体性系统。
这种总体性系统,从其生成路径来看,既包括话语生产、传播、接受、反馈、再生产构成的话语互动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均受到多向度关系的影响与作用,整个话语生产环节的交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话语体系的动态运作,因此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必然需要先从分析这一动态运作过程开始。
2、批判话语分析方法的选取
批判话语分析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兴盛至今。作为一种全新的话语分析方法,它不关注对语言内在结构和功能的静态研究,而是运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角度研究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话语分析方式。批判话语分析在方法论层面主要是建立在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之上,但同时也借鉴了认知科学、语用学、社会符号学等学科的研究范式和成果。批判话语分析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分析模式,在分析方法上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无论是哪个流派的理论和方法,只要能有利于分析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都可以被吸收进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Fairclough:话语三维分析法
英国语言学家Fairclough(1989)以社会学、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话语的“三维分析法”。他继承了福柯话语权力的思想,认为话语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一种动态辩证关系,社会结构既是话语实践的条件,又是话语实践的一个结果。话语一方面建构了社会事实,而另一方面这些被话语建构的社会事实在制度化、习俗化的过程中又成为社会结构中的一部分,成为规制话语实践的结构性力量,强调对权力的话语本性、话语的政治性以及社会变化的话语本性的分析。Fairclough将任何的话语事件视为一个三维的组合体:文本(口语或书面语);话语的生产、分布和解释的话语实践;社会文化实践。其话语分析模式的三个步骤是:描述过程,解释过程和表现过程。描述过程主要关注被文本化的语言。解释过程即话语实践的分析,强调关注话语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互动过程。表现过程,即社会分析,关注话语与社会语境的关系,话语与社会相互构建,而社会化又决定了文本的产生与对文本的解释。因此话语实践受时代语境的影响,语言自身和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着话语实践。
(2)Van Dijk:“社会—认知”分析法
荷兰符号学家Van Dijk(1998)将话语分析和社会认知表征结合起来,提出了“社会一认知”话语分析。他认为在话语研究中,认知分析和社会因素分析缺一不可,认知分析强调对参与社会实践的个体持有的观念、情感和价值观的分析,它们以心理表征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形成认知语境。个体的认知语境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社会群体共有的知识结构和信息记忆,他将这称为“社会表征”,并关注分析社会行为者大脑中“社会表征”所起的作用,强调只有把语言和认知与社会过程和社会行为相联系才能对话语进行合适的分析。
(3)Wodak:“话语—历史”分析法
英国语言学家Ruth Wodak(2001)将话语放在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中考察,提出了“话语一历史”的分析模式,他把话语看成是从某一特定角度表示某一特定社会实践领域的意义,认为话语实践与其所处的行为场域存在构建与被构建的关系,其中语境是一个重要因素。Wodak将语境从宏观到微观划分为四个层面: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篇际语境和篇内语境。与语境的四个层面相呼应,该模式对语境的研宄也分成四个维度: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中间理论(middle range theory)、语篇理论(discourse theory)和语言学分析(linguistic analysis)。宏大理论分析把特定的历史背景看成是独立的语境;中间理论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确定话语所处的社会现象或社会活动;语篇理论把相关语篇看成是一个共同的语境,语篇之间的相互关系被视为语境与语篇的社会意义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学分析是研究语篇本身的语言特征及其对语篇的社会意义产生的影响。从这四个语镜层面对语篇进行的分析就构成了Wodak的“话语一历史”的分析模式。
(4)Chilton:认知分析法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著名语言学家Paul Chilton(2005)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语篇特征,提出认知分析方法,强调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与社会的关系。Chilton(2005)指出,人类行为包括话语,是由知识、动机或者情感这些心理因素引起的,或者至少与这些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但批评话语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认知模式。Chilton认为认知语言学揭示的概念化过程在意识形态的表达和交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批评性话语分析提供理论框架。Chilton(2005)提出话语分析模式的三个认知原则:1)语言和政治行为都应该被看成是人的认知能力的表现;2)语言和政治行为的联系很可能基于大脑里固有的认知机制;3)人的语言和交际能力只有与认知能力相结合才能在批评实践中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有不少学者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运用于批评性话语分析中,考察语篇在概念隐喻、原型范畴、意象图式等方面的特征,以揭示语篇的社会意义和意识形态。
由于批判话语分析关注语言与社会的互为建构,以及语言、意识形态与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对解决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及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方法论启发。本文重点按照Fairclough批判话语分析的三维向度,即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社会文化实践向度,通过吸收借鉴其它分析法的历史、语境及认知分析功能,试图探究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变量要素。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话语体系:概念、生成路径及分析方法的选取

下一篇: 话语体系:概念、生成路径及分析方法的选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