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社会实践向度:思政课话语模式的社会影响要素
 
更新日期:2019-07-18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浏览次数:25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Fairclough的批判话语分析方法,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一种社会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的社会性在于语言使用者的行为不是个性行为,

 
Fairclough的批判话语分析方法,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一种社会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的社会性在于语言使用者的行为不是个性行为,而是受更大社会和意识形态条件所制约的。话语类型的变异与社会、经济要素相关,具有结构特征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差异会产生语言变异,而语言变异又积极表达这些要素间的差异;语言选择或者语言的用法并非仅仅只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差异的一种效应,语言选择就是语境的选择。因此,话语与社会实践构成双向制约关系。话语的词汇、语法选择和组织结构都受社会生活中其他要素的影响, 即社会的变化会引起话语的变化;相反,话语对其他社会生活要素也有反作用,即话语的变化也会促动社会的变化。
1、意识形态的影响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形态的载体就是语言,“‘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语言是审视意识形态的重要路径,任何语言的形式选择是由主体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具有强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话语一方面表述了官方意识形态的价值立场,发挥了同时代意识形态引领和凝聚的功能,同时又受到了意识形态本身滞后性的制约,使其话语表达存在生产与传播方式的路径依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同时代意识形态的即时表达与凝练。
意识形态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性质的影响,突出体现在对其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向的规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革命导师列宁曾尖锐地指出“所谓教育‘不问政治’,教育‘不讲政治’,都是资产阶级的伪善说法”[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2页。]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 《列宁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9页。]在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统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和维护社会稳定而得以存在的,总是以一定的阶级为依托,其内容结构体系总是体现和内含着统治阶级的思想理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体现鲜明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导向,这是其课程设置的本质属性,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基础。在将意识形态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应注重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及在实践中的形成过程,传递给广大学生;把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效融合,讲清其形成的历史脉络和融合的逻辑,避免文化的混乱和道路的不自信;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理想、社会法治与学生成长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模拟体验各种价值的抉择,真正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
2、信息时代的影响
随着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和移动技术为载体的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广泛运用,信息作为一种时代的特征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给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话语范式和话语载体带来了极大的变革。
话语范式包括话语特点和表达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源头类型主要由马克思经典著作话语、政策文本话语以及学术理论话语等构成,其突出特点是“语境的严肃性、话语的规范性、语汇的固定性和叙事的宏达性。”[ 尹朝晖:《自媒体时代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困境及其重塑》,《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而信息时代下,网络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台电脑、一个手机就使整个地球村都被联结在一起。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话语具有即时、轻松、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特点。大学生作为出生和成长在这种语境下的“网络原住民”,其话语习惯和喜好带有明显的网络话语烙印,于是,当与严肃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相遇时,便易遭遇话语不适甚至冲突。因此,信息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应当贴近学生生活,与他们置身于其中新媒体环境实现对接。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社会实践向度:思政课话语模式的社会影响要素

下一篇: 社会实践向度:思政课话语模式的社会影响要素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