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驻防体制是清代的八旗制度在军事上的一个重要体现。由于清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因此如何在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众多的人口的内地各省地区确立自身稳固的统治是清朝当局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而八旗驻防体制就是清统治者在清中前期于不断应对国内外的军事冲突中逐渐摸索和构建起来的军事驻防体制。
以宁古塔地区的驻防为例,1644年,清睿亲王多尔衮率军挥师入关,“以迁都燕京,分命何洛会等统兵镇守盛京等处”,并统领锦州、牛庄等地,成为当时清军留守的最高将领。然而第二年,奉命驻守盛京的何洛会便被调往西安驻防,并 “道河南,讨定西平土寇刘洪起等”。因为当时清军在关内与南明以及各地的农民起义军激战正酣,且兵力不足,于是便命令驻防在关外的大军入关作战。几乎同时,沙俄派遣的武装“远征队”开始逐渐向黑龙江地区渗透,并大肆屠杀当地的达斡尔人民。由于清军当时的主力已入关作战,再加上清王朝在关外地区的驻防以辽沈地区为中心,黑龙江地区的驻防主要集中在宁古塔地区,清朝当局根本无暇顾及。直到关内形势稍稍稳定之后,清朝当局才开始关注关外的局势。为了更好地经略东北,抗击沙俄,清朝当局决定成立独立于盛京将军辖区的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前身)辖区,此后又设立了黑龙江将军辖区,由此形成了东北地区的三将军驻防体系。
此外,在关内地区,清朝当局在八旗驻防的基础之上为了减少满汉民族的对立情绪,防止旗人“日后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俗”,确立了旗民分治的政策,“使满洲人自占一方”,尽量减少旗民之间的接触。为此,清朝当局通过设立满城,在空间上将旗人与民人隔离起来,尽量限制二者之间的往来。以北京地区为例,清军定都燕京不久,就将北京城的内城划为八旗驻防的区域,将内城的百姓赶往南城。这样实际上北京城区在旗民分治的政策下分为了以民人百姓和官员居住的外城和以旗人居住的内城,使北京内城成为事实上的满城。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满城的定义,学界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因为清朝的官方文对满城、旗城、旗营这一类的称呼并没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哪些区域可以称之为满城各种文献记载也不一样,甚至像北京内成这样事实上的满城并没有被相关文献所承认,但一般认为北京、西安、青州、广州、成都等地都存在有旗人驻防的满城。
由此可见,满城的出现实际上是清朝当局在旗民分治的政策下为了应对军事冲突不断构建其驻防体系的结果。而满城在空间上将旗人与民人隔离起来,限制其人员往来,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旗人“渐染汉俗”,从而丧失战斗力,另一方面减少旗民冲突,保持社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