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时代高校德育美育协同育人的路径
 
更新日期:2019-07-19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34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植入美善相谐的内容,构建馆校联动红色资源育人体系。高校要以校内文博场馆资源为依托,积极拓展校外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

 
1、植入“美善相谐”的内容,构建“馆校联动”红色资源育人体系。
高校要以校内文博场馆资源为依托,积极拓展校外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要加强社会联动运营,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文化育人的教化功能。同时,高校要将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道德讲堂、文化馆、纪念馆作为大学生德育的第二课堂,结合新生入学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调研、成果汇报等环节,形成“教育闭环”。进一步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作用、打好人才培养的“组合拳”,进一步发挥以史育人、聚文化人的作用。
一是凝练红色文化资源,编写新生培训教材。以“中国革命道德教育”的内容为例,充分利用校内外红色文化资源,组织专家学者整理学校师生和爱国先驱在革命洪流中救亡图存的感人事迹,通过查找文献资源、影视资源、实物教学资源,将各馆所传递的革命文化内涵汇编成可实际操作的培训教材。二是组织参观考察,调研访谈。使学生身临其境,带着问题去回顾历史,寻找革命先辈足迹,感受历史的沧桑悲壮,体会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繁荣富强。三是组织学生开展义务讲解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弘扬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四是开展主题性文艺创作。加深对于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审美辨析力和审美表现力。
2、强化“立美育德”的理念,增强课堂教学的导向性和渗透性
高校要切实提高思政工作的亲和力与针对性,课堂教学仍是整个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落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关于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等相关要求,就要从课堂教学入手,认真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功能,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加强课堂教学设计,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导向性和渗透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认知能力。
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一是在“教、学、管、考”中推进问题教学、推进专题学习,提升课程育人质量,把道理讲透彻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二是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思政课易学易懂,精彩生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文简称《基础课》)课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为例,教师在介绍基本知识后,以“爱我中华”、“出国,归国,报国” 为题组织学生即兴演讲,并适当加以点评,既抒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又能达到群体染化的作用。此外,关于“人生观教育”、“恋爱观教育”中的一些伪命题和疑惑点,通过辩论式和讨论式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引导其明辨是非。三是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如《基础课》围绕教学大纲,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通过观看视频、举办课堂文艺鉴赏会、撰写主题征文、表演手语舞蹈《感恩的心》、寄送感谢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社会公德。
改进高校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挖掘艺术类“课程思政”建设资源。提炼高校艺术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以《大学音乐鉴赏》课关于“中国近代音乐”的教学为例,以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代背景,围绕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线,以赏析传统民歌《提起哥哥走西口》和《洪秀全起义》、工农革命歌曲《国民革命歌》、《工农兵联合起来》和抗日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曲风和表现技巧,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早期工人的苦难生活、渴求解放的强烈愿望,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坚强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家国情怀,培育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同度,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3、创新“寓教于乐”的载体,繁荣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的校园文化齐头并进,不断激活思政工作的内生动力,是高校德育美育协同育人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线,开展合唱节、科技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社团文化节、网络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等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审美文化素质等内容具体化。通过“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引领,积极参与“公益支教”、“爱心助残”、“文明交通”、“文艺志愿者三下乡”等各类活动,凝练志愿服务资源优势,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创新活动方式,大力弘扬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志愿精神。
另一方面,积极开创校园文化“互联网+”新阵地。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更新思想观念,制定网络信息管理制度,规范校园网络文化秩序。围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打造精品栏目,加强新媒体活动品牌建设。通过成立网络文明传播核心团队,组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分队,选拔培训网络文明志愿者,参与微博与微信的转发、跟帖、评论,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4、建设“崇德尚美”的主体,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道德品质和审美素质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榜样力量和直接的影响作用。加强“尚美崇德”的教师队伍建设,培育优良师风,塑造崇高师德,是高校德育美育协同育人的关键环节。第一,高校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教师选聘、岗位培训等形式,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扎实、学识渊博的教师队伍。第二,树立并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鼓励教师向榜样学习,通过榜样品德与行为美的示范,营造崇尚师德的良好氛围。 第三,引导教师以德立学,正确把握课堂言论的政治性,灵活掌握教学艺术性,切实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责。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代高校德育美育协同育人的路径

下一篇: 新时代高校德育美育协同育人的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