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发展尚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应根据不同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禀赋、文化脉络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结合该地的综合发展定位,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因此,在全域旅游推进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类型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恰当的开发模式,以更好更快地推进全域旅游。
本文主要以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为依据,将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归纳为以下四种,并由此构建其简要发展路径。
1旅游资源依赖型全域旅游
该类全域旅游的发展依赖于旅游地高品质、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包括两个亚类:一类是丰富资源型,一类是龙头资源型。
丰富资源型是指该区域传统景点景区资源丰富,城镇、乡村等资源品位高且类型齐全,有条件建成全域旅游胜地。该地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将旅游业做为主导产业、主打品牌和主攻方向,整合资源构建国际旅游胜地。例如桂林、杭州、苏州、三亚、丽江等地。
而龙头资源型是指该区域虽然旅游资源多样性欠缺,但拥有高品级、品牌效应强的龙头景区资源。这些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先将龙头资源做大做强,以焦点市场消费带动周边景点、乡村、城镇配套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从而形成大规模综合性目的地型旅游景区,逐步优化形成全域旅游区。典型的如河南云台山、四川九寨沟、四川峨眉山、贵州黄果树等。
2旅游属地依托型全域旅游
该类全域旅游的发展依托于该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三个亚型,即现代都市型、特色城镇型、美丽乡村型。
现代都市型是指该区域城市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现代化设施齐全,商业中心、产业集聚、休闲娱乐等多区功能叠加,居民旅游者共享,成为城市的地标和名片。该区域全域旅游发展可以走城旅融合的道路,不少游客有深度探知城市文化的愿望,地标是地域性文化景观的代表地,也是游客必须实地感知的重要区域,强化地标规划和景观设计,体现鲜明的城市特色与魅力。典型的例子如北京中轴线、上海新天地、拉萨八角街等。
特色城镇型是指该区域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有特色文化、特色风貌、特色业态等支撑。该区域全域旅游发展可以挖掘地方文化,培育中国传统古镇、少数民族特色小镇,或者引入外来文化,打造异域特色小镇,以旅游业引领风情小镇发展。典型的例子如乌镇、周庄、地中海风情小镇等。
美丽乡村型是指该区域乡土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乡村特色明显。该区域全域旅游发展可以根植于特色乡土文化、农耕文明与原始生态环境等资源。典型的例子如浙江金华、江西婺源、安徽宏村、广东连南等。
3客源市场驱动型全域旅游
该类全域旅游的发展依托于强大的客源市场,主要位于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辐射区域。其发展要突破历史与传统羁绊,敢于打破常规,充分利用市场优势做文章。可以利用该区域的良好区位条件与客源市场优势,通过对市场分析调研的基础上,人为创造景区,满足客源市场需求,可以投资建设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大型旅游吸引物,以弥补传统旅游资源匮乏的状况,带动旅游业进入现代产业形态,推入高层次发展平台。典型的例子如深圳世界之窗、香港迪斯尼乐园、开封的清明上河园等。
4配套服务支撑型全域旅游
该类全域旅游的发展依赖于配套服务设施的支撑和推动,传统自然人文资源较为匮乏。其发展需另辟蹊径,对应城市特征通过发展商贸活动,根据商务客流的规模与聚集程度,建设高星级饭店、国际展馆、会议场所和相关配套娱乐设施,借助社会与商业资本的力量发展旅游,以旅游服务业作为突破口,带动客流增长,促进商贸旅游和休闲度假游,同时也推动城市综合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最终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如海南三亚的展会旅游、广东东莞强大的酒店服务业等。
5相关产业融合型全域旅游
该类型全域旅游依靠相关产业支撑,由产业的集聚效应,衍生旅游创意体验,从而构建新的产业功能区和新型的全域旅游区,构建全产业链联动的全域旅游新模式。该区域全域旅游通过旅游及相关行业的整合,合纵连横,造势借力,使旅游在全市的整体营销链中,不同的利益单位能够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合作或结盟,形成系统性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而实现营销目标。例如山东烟台的葡萄酒旅游集聚区、云南罗平的油菜花旅游、深圳大芬村的油画村旅游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