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媒体时代高校舆论环境的变化
 
更新日期:2019-07-19   来源:新媒体与社会   浏览次数:22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舆论环境是指人们面对的公众意见的指向以及多种意见交叉的意识氛围,包括若干公众意见的和谐、对立和冲突。那么,高校舆论环境则是指高校师生对校园公

 
舆论环境是指人们面对的公众意见的指向以及多种意见交叉的意识氛围,包括若干公众意见的和谐、对立和冲突。那么,高校舆论环境则是指高校师生对校园公共事务以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发表的见解、主张和评论所构成的言论氛围及其系统。高校舆论环境由舆论主体、舆论客体、舆论载体等系统要素构成。新媒体时代舆论环境构成要素的特征发生着质和量的改变,从而导致高校舆论环境更为复杂。
1.舆论载体:从弱关系到强关系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高校舆论载体比较广泛,除校报、校广播站、校电视台等传统载体外,还有如校园网站、校园BBS、QQ、博客、微博等网络载体。总的来说,这些舆论载体具有的受众范围广、数量大、开放性等传播特点,在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广泛而自由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高校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土壤。然而自2011年微信推出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将微信作为首要社交媒体,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也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据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4月11日,39所985高校中,有32所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占80%以上。由于微信用户交流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同事”、“亲戚”、“朋友”等强关系网络,高校师生本就工作学习在一个共同区域,很容易就此区域公共事务的相关信息进行推送、展开讨论,并发表意见。而微信基于智能手机终端,可以提供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即时交流方式,特别是直接方便的语音对讲功能,这些都为高校师生的即时交流讨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基于微信而后续发展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新型校园媒体平台,也为舆论的生成和活跃提供了新的土壤。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具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双重传播模式,而且其传播方式还兼具裂变性。一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功能,可以实现一对多、点对面的信息传播;另一方面,高校师生也可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随时给平台发送信息并得到及时回复,从而实现点对点的沟通,以实现校园内外全方位的互动式传播。更为重要的是,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信息,并不只是从运营者到订阅者的一次性传播,而是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的转发,实现裂变式的多级传播,其几何级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这也意味着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将有可能辐射到无比广阔的人群,包括学生师长、其他高校的在校生、高考考生等。事实上,微信正在或已经取代校报、校广播站、校电视台、官方网站等传统校园官方平台的部分核心功能,成为新媒体时代校园媒体的主流。微信所展示的用户强社会关系和裂变性传播模式,在为高校舆论生成和传播提供了平台的同时,也使得高校舆论环境更为复杂,从而对高校共青团舆论引导提出了严峻挑战。
2.舆论主体:从大圈为主到大圈与小圈并存
高校舆论主体主要由学生和教师构成,他们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参与意识强,且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往往对其所感兴趣的话题及相关领域会有比较专业和独到的见解,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在舆论载体的强辐射力下,高校学生的主体角色甚重。他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思维活跃、独立张扬、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乐于表现自我。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他们能熟练运用新媒体,主动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积极参与信息传播,在此过程中展示自己个性魅力,从中渴求尊重和承认。由于他们在年龄、学历、专业、时代背景、社会经历等方面相同或相似,有较多的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和思想论题,高校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同质性,从而较为容易结成一个舆论共同体,形成校园大舆论圈。舆论圈的影响力与其依附的共同体成正比例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多样性趋势,高校师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和选择性进一步增强,面对多元的文化范畴和意识形态时,他们往往会坚持自己的理念和个性,在舆论观上越来越分化成诸多小群体,呈现越来越多的小舆论圈。虽然小舆论圈的增多会消解大舆论圈的影响力,从而使得各个舆论圈之间相互抑制,但是小舆论圈中存在网络谣言、错误思潮等更容易误导和支配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从而影响舆论的走向。总体来看,新媒体时代高校舆论环境会呈现出大舆论圈与小舆论圈共存的局面,在微信等新型网络舆论载体作用下,大舆论圈的辐射深度和广度将超出以往任何时期,而小舆论圈的聚集速度和极化效应也会明显加剧,从而呈现更为复杂的高校舆论环境。
3.舆论客体:一触即发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舆论是高校师生通过新型网络媒体对校园管理、生活现象以及所关注的其他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所表达的意见、情绪和态度的总和。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师生对国际和国内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如关乎世界和平、民族情感、种族问题、社会平等等一些涉及世界安全、社会稳定的网络舆论;二是师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师德 教风、奖惩处分、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建议意见类的网络舆论。近年来无论是社会舆论客体或者是高校舆论客体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转型,社会体制机制不完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丛生,突发公共事件极易引发。而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容易发生,还更容易进入公众视野。网络互动、虚拟、开放的特点让思想活跃、知识丰富的高校师生有了充分展示个人的机会,尤其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普遍运用后,个人的自主传播力得到了空前强化,人人可充当挖掘机和放大镜,社会舆论客体一触即发;另一方面,高校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所凸显出的种种矛盾,如教育公平、毕业生就业难、扩招而导致的教育资源短缺、教育与实践脱轨、高校学术腐败以及大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等问题也是高校网络舆论的燃点。媒体的集中报道、社会的责难与质疑以及师生自身利益都使得高校师生会将自己的意见、情绪和态度在网络平台表达,从而使高校舆论客体的呈现多元化和集中化特征,由此高校舆论环境将异常活跃和复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媒体时代高校舆论环境的变化

下一篇: 新媒体时代高校舆论环境的变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