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能改变空间、时间,通过逆向工程、虚拟现实等高科技,高效低能地整合传统手工艺加工过程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进行精准用户定位和分层整合,传统手工艺木作工具过程模型建立步骤如下:(1)对传统手工艺加工信息的收集,确定设计定位。通过数字声像采集技术对传统手工艺流程、工艺和工具使用情况进行影像和照片的收集,全面地记录对象的演绎过程, 韩挺建立一个完整的用户研究冰山模型。同时,对传统手工艺的社会背景(如生活方式的遗存、现状、当地的民俗、工具使用过程的缺失等)和木作工具的分类进行收集,通过访谈、跟踪等方式记录,关注其发生、发展;(2)用户信息行分层和整合,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有着其存在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通过对信息解构与信息重构,更深入地了解用户的精神与物质需求,保留传统手工艺核心精神。同时,用现代的技术和理念体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用户研究冰山模型的分层和整合,从分层结构去分析潜在隐性用户的需求。
1 传统手工艺木作工具的知识收集
对传统手工艺木作工具的知识进行分类、集成管理是为了系统地收入工具资料,为其他相同、相似需求的工艺加工提供工具参考。同时,也为设计师改良木作工具的研究提供参考。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去建立调研的一手资料:(1)定性研究:运用人物访谈、 观察小组、情景分析、人物角色等方法获得一手资料,运用统计学、逻辑学、心理学、符号学等原理,对传统手工艺流程影像、木作工具等数据信息进行设计,建立木作工具分类体系数据库框架;(2)定量研究,通过以下三方面收集用户信息:①感观信息,呈现给用户视觉、触觉上的信息。一般在产品形态、色彩、功能等呈现。②交互体验信息,界面给用户使用、交流过程的体验,强调互动、交互特性,注重人机尺寸和语义,体验围绕加工过程的工具需求展开;③情感用户体验信息,用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所以相同的工具给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时,会带来不同的情感用户体验,我们要收集这些情感用户体验信息并挖掘工具背后的文化特征,让用户通过工具能认同、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考虑文化体验的体现。
面向传统手工艺木作工具的知识分类体系来源于各个行业的专家,因为传统手工艺木作工具的知识的判定和分析涉及到多个领域,比如文博专家、设计师、计算机工程师等,他们需要通过自身所掌握的学科角度去综合评价传统手工艺木作工具的知识的正确性。比如文博专家会从工具的出土遗址、使用年代、使用地域、加工技术、使用方法、工具构成等角度读解,而设计师会从工具的人机关系、色彩、造型、语义、材质、功能、工艺等方面读解,计算机专家会从建模技术、检索方式、提取技术、合成技术、分类技术、数据储存等方面读解,通过他们的合作,形成面向传统手工艺木作工具的知识分类体系。
2面向传统手工艺木作工具知识分类框架
(1)基本知识体系:类别、名称、使用年代、使用范围等;(2)功能知识体系:使用方式、人机尺寸、语义等;(3)造型知识体系:色彩、纹饰、形状等;(4)生产技术:材质、工艺等;(5)文化内涵:民间典故、历史背景等。
3传统手工艺木作工具的知识的读解和界定
经典工具案例的选取。常用的木作工具多达百余种,常用的是锯、刨、斧、凿、规、尺和墨斗等。我们对经典工具的选取是基于以上常用工具的分类,进行重新定义,规划分成锯、刨、斧、凿、规、测量工具、其他,共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