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语境理论的发展及对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
 
更新日期:2019-07-23   来源:嘉兴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20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国内外学者对语境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885年,德国语言学家PhilippWegener就将语境作为语言学的概念提出来,德国逻辑学家弗雷格在1884年出版的《算术

 
国内外学者对语境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885年,德国语言学家Philipp Wegener就将语境作为语言学的概念提出来,德国逻辑学家弗雷格在1884年出版的《算术基础》明确提出以语境原则来把握意义,即“必须在句子联系中研究词语的意谓”。英国人类学家Malinowski把语境划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个概念。并将语境理论应用到翻译学研究领域中,系统地阐述并构建了现代语境理论。英国功能学派代表人Firth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Firth把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做了区分,使语境要素扩展到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身份、历史、关系等方面。在接受Malinowski和Firth语境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Halliday提出了语域理论,在该理论中,将情景语境要素划分为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要素分别制约着语言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理论,即交际者应该考虑其语言行为是否符合语境的要求,Hymes把语境分为背景与场合、参与者、目的、行为序列、基调、交际渠道、规约以及语类等八个要素。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先生在Halliday的框架模式上又把语境分为三类: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国内外学者对语境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语境的外延划分或范畴化,语境概念的使用大都抽象笼统,没有进一步形成完整的概念系统,无法在理论上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意义辨析与选择时的认知过程,不利于科学有效地全面解释语言的生成理解过程即翻译过程。曾利沙突破了语境的范畴化归类规则的研究局限,提出了语境参数论,他将语境参数界定为“语篇中以显性或隐性存在着的对自变元的概念语境化意义生成过程产生映射或制约的言内或言外参数因子”。他认为语境是由若干潜在的可能对操作单位在文本中的意义生成产生制约的“参数因子”,将传统抽象模糊的“语境”具体化为一系列可定性概括的语境参数。语境参数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翻译研究主观印象式的评说,使得翻译具有可观察性、可阐释性、可描述性和可论证性。对隐喻翻译而言,语境参数能有效地引导出隐喻的相似性及其语境化语义生成过程,还能为运算出最佳译文提供可行性解释。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语境理论的发展及对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

下一篇: 语境理论的发展及对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