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更新日期:2019-07-25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浏览次数:19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学校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尝试。由于受未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学校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尝试。由于受未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考虑,教学方法仍以传统说教为主,系统的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以及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关键因素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在“道、法、器、具”上受认识不够全、涉入不够深、投入不够多、器具不够足等方面的影响。
(一)创新创业教育尚未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教学统筹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都远离第一课堂和专业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1]。人才培养过程中,未将专业教育与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有机结合,甚至有人认为教学中介绍学科前沿知识就是创新教育。有的学校只局限到就业指导或创业教育上,没有上升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去认识[2]。高校以开设选修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创竞赛、创客空间、创新创业指导讲座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点状分布”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参与对象有限,薪酬分配未纳入统筹考虑影响教师教学精力投入和持续改进教学效果的积极性。
(二)说教为主的知识传授难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启发学生思维的要求
随着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的应用,高校教学方法由过去的“黑板加粉笔”变成现在的“白板加课件”。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教学更加方便快捷。但这种教学手段的改变并未改变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仍然存在以说教的方式进行知识讲授,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方式应用不多,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较少关注能体现学生思想的“作品”设计。灌输式教育、标准答案考核,导致教学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不够,难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二)校内外的协同育人深度不够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效果
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做强是一项系统工作,需整合学校和社会各项有利资源。因起步较晚,加上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深度不够,教务、团委、学工、就业以及各教学单位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职责范围内“各自为阵”,尚未形成系统化、步调一致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还处于“点”状未形成“面”的态势,个别的产学合作不能让高校充分利用企业的创业经验、人力资源、生产实践基地等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资源,也难以让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得以向生产转化。
(四)师资力量不足制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与不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相比,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校内创新创业教师数量不够,且不具专业化,多是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管理干部担任。教师创新创业总体水平不高,对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理解不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观念滞后,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创业教育多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上。高校尚未建立有效机制吸引企业高管等优质创新创业导师资源担任兼职教师,导致校内创新创业导师的缺乏无法通过资源共享方式弥补。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 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