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能”与“不能”的叙事结构
 
更新日期:2019-07-25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   浏览次数:24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作为犹太文化系统及历史上最重要的超验存在,耶和华神的形象和神格反映了犹太族群对自我身份的独特定位,是犹太族群精神的神圣化表征,因此《旧约》一

 
作为犹太文化系统及历史上最重要的超验存在,耶和华神的形象和神格反映了犹太族群对自我身份的独特定位,是犹太族群精神的神圣化表征,因此《旧约》一方面塑造了万能的耶和华神形象,强调耶和华神的唯一性,另一方面采用大量的对比手法,建构出作为耶和华神对立面的“异神”、“别神”、“邪神”的形象。在叙事上,文本多处设置了耶和华神以大“能”战胜“无能”异教神的情节,进一步突出耶和华神的唯一性与绝对权威,从而再次达成对犹太族群之宗教超然地位的确认。
《旧约》文本特别强调耶和华神的唯一性地位:“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摩西十诫的第一条便强调耶和华神是唯一的,“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与此相对,《旧约》将耶和华以外的别神贬称为“假神”、人造的“木偶”和“雕像”,“你们不可做什么虚无的神像,也不可立雕刻的偶像或是柱像;也不可在你们的地上安什么錾成的石像,向它跪拜,因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且犹太教规定,如犹太人违背圣约信奉别神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将被从以色列中剪除。不仅如此,虔诚的犹太教徒还有铲除异教徒,捣毁异神偶像和祭坛的义务。
但从犹太教发展历史来看,耶和华神的形象其实也经历了一个历时性地建构变形的过程。最初的耶和华神只是多神崇拜背景中的普通一员,随着犹太族群历史发展和宗教改革的进行,耶和华神从多神中独立出来,并被推上唯一神的神坛。《旧约》文本中有多处耶和华自称为“我们”,证明了该材料来源于多神崇拜传统。《旧约》对神的称呼也有多个,包括“El”、“Yahweh”等,“全能的神”为“El Shaddai”,“大能者神耶和华”为“El,Elohim,Yahweh”。五经底本学说中的J本、E本就是根据对神的不同称呼区分的。J本资料称神为“Jehovah”,E本则称神为“Elohim”。其中的“El”是古代西北亚闪族宗教对最高神的普遍称呼,也是乌加列(Ugaritic)宗教中的最高神。可见,耶和华神最初与外邦人崇拜的偶像神本是同源。此外,《旧约》对地方、人物的命名也表现出多神崇拜的痕迹。《创世记》第33章记载雅各在示剑筑坛取名为伊利伊罗伊以色列(El Elohe Yisrael),意思是“神、以色列的神”。雅各与神摔跤获胜,给那地方取名为毗努伊勒(Peniel),即“神之面”的意思,其中“Peniel”也缀有词根“el”,这也证明希伯来人同样以“El”称呼他们的“神”。《旧约》中雅各被神赐名以色列(Isra-el),其中就可能有“埃尔神的战士”之意。可以推断,《旧约》中诸多有关耶和华神的故事材料其实来源于迦南本地。再联系到希伯来人原本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作为多神教的故乡,当地神祇除了诸神之首马尔杜克及其女伴伊希塔尔外,还有纳布、埃阿、夏马希、贝尔等等多达一百多种,亚伯拉罕之父他拉便是乌尔城一个虔诚的多神教徒。亚伯拉罕蒙呼召来到迦南后应是融入了当地多神信仰中,从当地传统神祇中选择了他的家神,并成为此后整个家族的保护神。“这个家神或许是当地的雨神,或许是雷神,甚或是火山神。”从此希伯来民族与他的神耶和华相遇,耶和华作为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摩西的神、以色列的神,成为该族群的文化和宗教象征。
耶和华神被独立出来之后,逐渐被建构为超越一切异神的唯一真神。《旧约》有多处叙事提到耶和华与异族神祇对峙取得胜利的情节,显示出耶和华神的万能以及异教邪神的无能。《旧约》中的异族神祇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名称和内涵,比如古代迦南人崇拜巴力神、亚斯她录,巴力神掌管农业丰产,其配偶是亚斯她录。其他异族神祇还有摩洛、彼勒、大衮等不同称呼,但统一起来看,这些异族神祇都带有偶像崇拜、多神崇拜和古老的自然神崇拜的痕迹,有的仍存在圣婚、神妓、人祭等古老仪式,被犹太教所诟病。
耶和华与异神冲突叙事中最著名的就是埃及“十灾”。为了拯救以色列人,耶和华借摩西和亚伦之手同埃及的博士和术士们斗法,“亚伦把杖丢在法老和臣仆面前,杖就变作了蛇。于是,法老召了博士和术士来,他们是埃及行法术的,也用邪术照样而行。他们各人丢下自己的杖,杖就变作蛇,但亚伦的杖吞了他们的杖。”“亚伦伸杖击打地上的尘土,就在人身上和牲畜身上有了虱子。行法术的也用邪术要生出虱子来,却是不能。于是在人身上和牲畜身上都有了虱子。行法术的就对法老说:‘这是神的手段。’”接连十场比试,均以耶和华的能与埃及祭司的不能告终,迫使埃及人承认耶和华才是真神。
耶和华与异族神的第二场较量是以利亚先知与巴力先知的斗法,同样是以“能”与“不能”的对比进行书写。先知以利亚谴责亚哈王纵容巴力崇拜而导致了以色列的灾难,在迦密山上,他与侍奉亚舍拉(亚斯她录)的四百多个先知进行较量,来证明巴力和耶和华之间谁才是真神。在以色列民的见证下,以利亚与四百五十个巴力先知分别求告自己的神,谁的神降火显应,以色列民就顺从他。关于这场比试的描写带有鲜明的口头叙事程式特征,可推断该故事来源可能本与先知以利亚无关,《旧约》编订者将这一材料放在此处,显然是为了充分证明耶和华神的绝对权威。
从早晨到午间,(巴力先知)求告巴力的名:“巴力啊,求你应允我们!”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他们在所筑的坛四围踊跳。到了正午,以利亚嬉笑他们,说:“大声求告吧!因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边、或行路、或睡觉,你们当叫醒他。”他们大声求告,按着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从午后直到献晚祭的时候,他们狂呼乱叫,却没有声音,没有应许的,也没有理会的。
四百多个巴力先知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能令他们的神显圣,文本连用三个“没有”描写失败的尴尬。先知以利亚则用十二块石头摆一座祭坛,将祭肉放在柴上,为了显示对自己敬奉的真神的自信,以利亚带着毫不掩饰的蔑视与骄傲,又用水将柴与肉浇透,如此三次。
到了献晚祭的时候,先知以利亚近前来,说:“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又是奉你的命行这一切事。耶和华啊,求你应允我,应允我!使这民知道你耶和华是神,又知道是你叫这民的心回转”。于是,耶和华降下火来,烧尽燔祭、木柴、石头、尘土,又烧干沟里的水。众民看见了,就俯伏在地,说:“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神!” 
以利亚与巴力先知较量的情节与埃及斗法情节类似,同样是将耶和华与异族神祇放在相同的比试条件下,以结果的不同证明耶和华的真神地位,失败无能的异神充当了犹太族群宗教自觉的对立他者。
耶和华与异族神的第三场较量是耶和华与非利士神大衮的对决。《撒母耳记》记载,非利士人非常强大,他们进攻以色列人,将约柜掳到亚实突,放到他们的大衮庙中。“次日清晨,亚实突人起来,见大衮仆倒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脸伏于地,就把大衮仍立在原处。又次日清晨起来,见大衮仆倒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脸伏于地,并且大衮的头和两手都在门槛上折断,只剩下大衮的残体。”大衮是非利士人敬拜的偶像,因耶和华说过,他是忌邪的神,不允许有别神立在他的面前,因此象征耶和华的约柜令大衮仆倒。故事两次描写了大衮“仆倒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脸伏于地”的戏剧性场面,如同奴仆在向他的君王顶礼膜拜,由此犹太人的耶和华神与异族神之间神圣与邪恶的高低对比一目了然,从而再次证明了所谓“异族神祇”偶像不过只是没有生命的土偶,是虚无、无能的。
除了《旧约》,还有“次经”保存的《彼勒与大龙》故事也涉及到耶和华与异族神祇的对抗,凭借着对神的信仰,先知但以理证明了巴比伦人崇拜的彼勒和大龙的虚伪,强化了耶和华唯一真神的地位,无疑是犹太族群宗教身份建构的再一次努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能”与“不能”的叙事结构

下一篇: “能”与“不能”的叙事结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