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更新日期:2019-07-26   来源:四川体育科学   浏览次数:41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尽管近年来电子竞技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认可,但总体的社会认可度还有待提高。虽然电子竞技属于体育总局的监管,但电子游戏又

 
1、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尽管近年来电子竞技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认可,但总体的社会认可度还有待提高。虽然电子竞技属于体育总局的监管,但电子游戏又属于文化产业,受到文化政策的制约,国家体育总局认可电子竞技运动项目的地位,但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常被认为是电子海洛因,被视为众多学生荒废学业的原因,因此可以看出电子竞技在我国的社会认可度依旧不高,不像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普通民众中有一定的基础,电子竞技本身在我国起步较晚。
电子竞技作为国家认可的一项体育运动,但却缺乏国家的统一标准,很多时候会导致社会认为比赛存在不规范现象的发生,不仅影响比赛的公平,而且降低了社会的认可度。
2、管理体制较为混乱
当前如何克服电子竞技对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产生的负面影响,改善电子竞技产业中存在的突出社会问题,发挥电子竞技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体育文化教育的正面影响,已经成为摆在各国体育管理者面前的重要命题。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当前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管理体制较为混乱仍存在比较严重的缺位问题,也缺失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2.1.电子竞技行业管理不明
当前涉及我国电子竞技行业管理的部门众多,力量较为分散,管理主体不明。然而,各部门出台的政策多为应急性政策,政策的连续性、导向性和有效性均不理想。
2.2.电子竞技政策研究仍然滞后
由于电子竞技本身的跨学科属性和学术研究滞后,电子竞技的行业管理一直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在国际奥委会对电子竞技做出体育定性后,在发达国家体育管理组织纷纷聚焦电子竞技健康发展道路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用体育的管理方法管理电子竞技产业的呼声越来越高,电子竞技管理部门也对电子竞技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遗憾的是,当前学术界对电子竞技管理政策的研究力量仍然薄弱,电子竞技的学科建设基本空白,作为一项对青年人影响巨大而又缺乏有效理论支撑的电子竞技行业,当前存在紧迫的政策需求和社会需求。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体育界有责任尽快开启对电子竞技为代表的新型体育产业的研究工作。
3、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得益于资本和行业巨头的助推,国内移动电竞产业链得以迅速构建,整个行业呈蓬勃发展之势。伴随着游戏研发商和游戏厂商、赛事、俱乐部、直播、移动电竞平台等在移动电竞产业端逐一兴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移动电竞产业链得以初步构建,但相比传统的端游电子竞技产业链而言还不完善。根据人们对端游电子竞技产业链的划分,我们把移动电子竞技产业链也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以内容提供商和发行商构成的游戏产商为主,进行多样的游戏产品供给。国内移动游戏市场上的移动游戏产品数量较多,可以说游戏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只是缺少标志性产品的出现。中游则是媒体渠道与赛事运营,其中赛事运营作为整个产业链的重心;媒体渠道则有电竞媒体、视频网站和直播平台。而下游是上游和中游端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游戏周边、自媒体视频、电竞电商。总体而言,处于移动电竞产业链中下游的部分相对薄弱,整个产业运行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闭环。当前移动电竞市场还未发展至良性状态,移动电竞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完善其产业链的中下游,使其产业链形成完整的循环。
4、技术型人才缺乏
4.1人才分析——人才问题成阻碍电竞发展主因
人才现状行业人才缺口达到26万。近年随着资本的大规模涌入,电竞行业得以快速发展,但人才缺口严重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据互联网公开数据,电竞行业现有从业人员仅5万,而人才缺口则达到26万,这成为阻碍电竞行业发展的主因之一。一方面,电竞行业多年承受的舆论压力,促使许多择业者不敢进入电竞领域,有生力量不足;另一方面,电竞产业近几年才逐渐爆发,人才培养体系缺乏,行业人才积累不足。
4.2现有从业者专业性不足
除了人才的缺口,现有从业者专业性不足也是电竞产业在人才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电竞从业者年龄普遍较小,许多行业人员是从职业选手转型,多数未经过专业的学习与正规的技能培训,管理、策划、组织等专业能力欠缺。受此影响,电竞产业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赛事质量堪忧,一些大型赛事屡次出现故障;部分主播与选手素质低下,负面事件频发。
5、盈利模式较为单一
电子竞技赛事运营环节所需的资本,一方面来自赛事举办方筹集的资本和赛事赞助是那个的广告非等,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赛事门票以及后续的衍生赛事版权费、转播费、节目授权费。前者是举办赛事的基础,后者则受下游电子竞技产业链发展的影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下一篇: 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