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工程与工程伦理
 
更新日期:2019-07-26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浏览次数:15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工程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

 
工程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塑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工程的社会,我们都生活在工程的世界中。工程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工程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开展工程活动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技术规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程的社会属性是指工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实现的,必然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反映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工程的外延和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活动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质量缺陷、安全事故、职业健康、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公平等问题,凸显出工程与自然、工程与社会以及工程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工程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工程伦理的缺失。工程不仅仅只关乎技术,更内含着人的价值选择和伦理诉求。“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与伦理无关的工程”,价值和道德问题渗透其中。因此,工程活动需要更多的伦理关注。
工程伦理是阐述和分析工程与外界之间关系的道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早期的工程伦理主要是指狭义的工程伦理,也就是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又称微观伦理,主要关注工程师个体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等问题,要求工程师处理好与雇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关系。微观的职业伦理是工程伦理的基础。广义的工程伦理是指工程活动中的团体伦理,又称宏观伦理,主要关注工程整体、工程师群体和工程师职业在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责任问题,要求处理好工程与自然、工程与社会以及工程与人之间的关系。目前国际上工程伦理实践正在经历从微观伦理到宏观伦理的转向。这要求工程师不仅要“做好工程”,而且更要“做好的工程”。工程伦理属于道德规范,是内化于工程师心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工程师的“灵魂”。但是,“在伦理问题上陷入困境的工程师多数不是由于他们人品不好,而是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是一个具有伦理性质的问题”。工程师的伦理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和实践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因此,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伦理实践的前提和关键。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工程与工程伦理

下一篇: 工程与工程伦理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