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剧的新突破
——浅谈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
[摘 要] 作为一部以已故功夫明星的自传为题材的通俗剧,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突破以往通俗剧的叙事瓶颈,将民族意识、哲学思想与功夫和爱情融为一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对我们的文化传承与对外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通俗剧 新突破 民族意识 哲学思想 文化传播
前不久,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联合出品,中视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制作的50集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在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成功地落下了帷幕。据相关收视率统计数据显示,该剧播放到第16集时,收视率达到了近年来最高峰值12.94%,超过了大受欢迎的军旅戏《亮剑》11.58%的收视纪录,创下央视自2000年《大宅门》以来的最高收视率,成为8年来央视电视剧收视率的冠军。看来,早在该剧开播之前专家王伟国的预言“该剧将掀起中国电视剧史上第六次收视热潮!”[①]绝非无稽之谈。在唯收视率马首是瞻的今天,该剧无疑是一部“叫座”的成功之作。在中国电视艺委会专门为此剧召开的艺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也普遍对该剧所具备的文化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传出一片“叫好”之声。历来的影视剧,总是难以兼得普通观众的“叫座”与专家们的“叫好”,尤其是一般的通俗剧。而《李小龙传奇》就是一部制作并非十分精良(如被观众指出许多“穿帮”镜头或细节失真)以功夫明星的传记为题材的通俗剧!那么,该剧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想必肯定有其成功之处,笔者试论如下:
一、《李小龙传奇》:一部充满民族意识的电视剧##end##
任何文艺作品,要想感动人、引起受众的共鸣,必须诉诸于“情”。该剧正是一部充满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的佳作,它通过挖掘角色人物的内心情感来契合观众的审美心理。以个人之情表现民族之情,以个人生命尊严捍卫民族尊严,以个人的不懈奋斗彰显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因此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人们对功夫明星的偶像崇拜,更是人们对整个民族精神的集体朝拜。
1、强烈的民族情感
剧中,李小龙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人。该剧叙事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的,在英国开办的贵族学校读书时,他曾拿得全港恰恰舞比赛的冠军,但却因此受到布莱尔等人的侮辱与殴打,就是因为在外国人看来他是“东亚病夫”而不配拿冠军,为了让“鬼佬们”服气,他立志要学好功夫教训他们并还要在拳击比赛中打败他们拿得冠军。此时处于中学阶段的李小龙思想还不够成熟,但他这种想法已经不仅仅是纯粹地站在个人立场上的复仇报复了,而是在为一个民族的尊严而战。在美国读书时,面对校园内日本空手道教练所鼓吹的“大和文化”、“大日本国术”李小龙毫不掩饰他“听着就生气”的鄙夷之情,他说,要看武术就得看中国功夫,因为“武术的老祖宗是中国!China!”所以当他在打败日本空手道高手木村时,还不忘记让木村对人们喊“中国人了不起!” 而在获得全美空手道大赛冠军时,他的这种民族情绪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在赛场上,他激动得流泪高喊“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我想,此时电视旁边每一位华人观众的民族情绪和自豪感无不被那响彻全场的高呼声调动起来,为李小龙的举动而肃然起敬。
该剧甚至不厌其烦地表现李小龙的这一情感,但观众并没有对这种夹杂着“意识形态”性质的民族情感的抒发而反感,相反,我们的情绪却随时被他调动着。长期以来,很多人似乎都在“逃避崇高”,对民族国家等宏大主题的东西总是敬而远之,而该剧却充分调动起了观众的民族情绪,我想原因大概有二:其一,该剧将民族情感、国家意识等崇高的主题浑然天成地融入到剧情中去,无任何斧凿痕迹,更无正面说教的嫌疑。其二,这与该剧播出的恰逢其时或许也有很大的关系。2008年对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春节期间的南方雪灾,5.12四川汶川发生的史上罕见的8.0级大地震,以及后来成功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让每一位中国人甚至海外华人都感觉到了民族团结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而藏独事件和在这一事件中跟着起哄的国外媒体对中国国家和民族形象的歪曲报道则更激起了人们压抑已久的民族情绪。自然灾害和外来压力在考验着每一位中国人的情感和神经,此时此刻个人的力量似乎显得微不足道,而民族身份的彰显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必须。
2、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她是一个自强不息,用“厚德”来包蕴世间万事万物的民族。神话传说中的“精卫填海”、 “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等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深入到了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激励着华夏子民在逆境中求发展,在危境中求新生。而历史上多少次的民族大融合,多少次的与异域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都证明了她还是一个最具包容性、最能吐故纳新、吸收新鲜血液而不排除异己的民族。
在《李小龙传奇》中,李小龙整个奋斗过程都能够看出我们民族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他个人身上的显现。如他在香港时向叶大师勤奋地学习咏春拳,在美国时与各类武术高手比武以提高自己的武术技能,将目标定位于“一生的价值就是为了创立新的拳术”,以中国传统武术为基础,吸纳其它武术的长处,建立新的武学体系“截拳道”,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等等,这些看似有点超功利性的崇高追求正是李小龙不断进取向上、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的不竭动力,也无不凸显出他那种永不言败、自强不息的人生品格。因为在他看来“不管是东洋人还是西洋人”,只有你把他们“打败”他们才看得起你,而不是向他们摇尾乞怜!他的观点与儒家所讲的“内圣”与“外王”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只有先提高自己让自己强大了,你才能与外界的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小龙在咏春拳的基础上,吸收了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柔术、菲律宾拳、和泰拳等多种武术的长处,最终形成了他自己的武学体系“截拳道”,这不仅需要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地付出努力,而且更需要他放弃门户之见、吐故纳新,废弃“武术不外传”等行规,打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发展武术,甚至冒武术界之大不韪。在这个过程中,他总是以真诚示人,将自己的绝招毫不保留地告诉给对手作为交换的条件,一些人刚开始或许对他有所保留,但最终往往被他的真诚的武德所征服,对他也报之以真诚。假如没有如此“厚德”来包容吸纳他者,他也就根本无法吸收到其他拳种的精华来建立他新的武学。这种精神不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广阔胸襟与气魄吗?
二、《李小龙传奇》:一部蕴含哲学思想的电视剧
如果说“情”的充沛可以引起普通观众观影时的情感共鸣、给他们带来感性愉悦的话,那么“理”的深度则能引来专家学者们审视时的理性思考和哲学思辨。与以往的功夫片或武侠剧不同,《李小龙传奇》突破了浅薄的爱恨情仇或打打杀杀等通俗武打戏的叙事瓶颈,而是以情感为依托、以功夫为看点,在叙事主线,即李小龙对武术的执著追求中加入了许多哲学思考,使得该剧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引来高端受众群体的关注与赞扬。如影视评论家、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仲呈祥评论该剧时曾说:“我非常欣赏电视剧里专门写了李小龙对哲学的兴趣和感悟,这是我过去在武侠片里闻所未闻的,这点尤其令我兴奋。” 文艺批评家孟繁树也认为“一个武侠片写一个武人,能写出这么多文化来,写出这么多哲理来,这是过去没有的。……不但把武戏做绝了,而且赋予了深刻的内涵。”[②]
李小龙在咏春拳的基础上创立了他新的武学体系“截拳道”,在剧中,李小龙多次从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的思维出发来阐述他的拳术理论,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几对哲学辩证:
1、繁简辩证:“易简”的哲学思想
针对其它拳术繁杂的套路和难学的招式,使武术越来越偏离了它的本质的弊病,李小龙一直都在强调,他的“截拳道”就是要将武术还原到它的本质上去,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抛弃一切华而不实没有用的东西,“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剪掉枝蔓,立主脑”,最终将武术归结为“攻击”和“防守”,将繁杂的套路变为直截了当的格斗技术,这就是他的“截拳道”——就像他所说的“不是一种套路,而是习武的一种思想”。这种习武思想亦即是一种“易简”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此言其易简之法则也。”(《周易》)中国人认为天地尚且以简易示人,世间万事万物更应该以简易为尚,所谓“简约而不简单”,如老子著述仅五千言,其思想深度却让后代人数千年难以穷尽,或许就像老子本人所说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老子》)它的语言都是极其简单“易知、易行”的,“莫能知、莫能行”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没有理解他所说的“宗”和“君”,也就是他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道” 。李小龙“删繁就简”回到事物本质的武术理论正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中“易简”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2、阴阳辩证:阴阳相生相克的思想
李小龙用太极图来阐释他的“攻击”和“防守”的武学理论,他认为,“攻”和“防”就相当于太极的“阴”和“阳”两方面,在太极图里面,阴尽阳来阳尽阴出,阴阳一体,相对于武术的攻击和防守来说就是:攻击的时候不要忘记防守,而防守的同时还要发起攻击,攻击和防守似断实连、是为一体的。阴阳是相生相克的,也是对立统一的,所以不能将“攻击”和“防守”简单地对立起来,对处在格斗中的一方来说二者是相伴随而生的,对格斗的双方来说二者又是相克制而存在的。
3、有无辩证:以“无”为“有”、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除了阴阳的辩证外,李小龙还将“有”和“无”这对哲学辩证概念引入到他的武学体系中去,他提出“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他说拳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法”、“无形”,所谓无形就是说拳路的变化无规矩可循,以无形的变化来求得有形的打击,习武时要善于把握无形和有形之间的转换,他还引用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来说明他的“有”和“无”,他说“无”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顺其自然,遵从自然方可达到“以无法为有法”的武术最高境界。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所以,“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老子的这种“无”的思想就是全任道的自然,无所造作,才能有所作为,亦即“无为而无不为”。李小龙可谓深得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真谛,将其开拓性地运用到自己的实战和武学理论中去,对我们转化运用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有着一定的启迪作用。
除了“易简”、“阴阳”、“有无”等哲学思想外,李小龙还多次引用道家的“虚静”观和老子的“上善若水”思想等来思考、讲述他的武学,这都使得观众在欣赏电视剧的同时能够积极地参与思考,这也体现了编剧对受众群体欣赏水平的尊重。
三、《李小龙传奇》:一部具有传播学意义的电视剧
《李小龙传奇》出品方中视影视的总经理张华曾告诉记者,《李小龙传奇》除了在国内受关注,在国外也非常受欢迎,“这部电视剧在国外没有任何一个洽购盲点,除东南亚地区以外,日韩、欧美,甚至非洲中东地区都有电视台来洽购。”日韩以及美国的购片商出价最高,以往国内电视剧在日韩只能卖到1.5万到2万美元一集,而《李小龙传奇》却卖到3万美元一集,而美国方面也卖到2万美元一集,非洲地区的电视台则出价2000美元一集,据他统计,目前该剧的所有海外版权已经卖到约10万美元一集。[③]
在西方强势媒体占主导地位的不合理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下,《李小龙传奇》能够在国内外引起如此大的影响,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十分令人感到欢欣鼓舞的。它的广泛传播,不仅为制作方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较高的商业价值,而且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对内传承和对外传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到了9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对随后出现的“全球化”概念下了一个定义,随后,“全球化”的概念又从经济领域被引入到了信息传播和文化领域,在世纪之交,世界范围内逐渐出现了“全球化”之争,而且这场论争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和文化领域之内。针对“文化全球化”的问题,持否定态度者居多,他们大多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表达了他们对文化全球化趋势的焦虑。在他们看来,西方强势国家(尤其是美国)利用自己在对外传播上的绝对优势,将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绑定在文化产品上输出到其它国家,而这种传播几乎是单向度的,形成了文化传播上的“贸易逆差”现象,从而导致输入国原有的文化身份和特征逐渐变得模糊甚至消亡,全球文化最终趋向于同质化、一元化。
针对这种国际传播中不平衡、不合理的现象,有人呼吁要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还有人提出“本土化”的概念和策略以图应对之,甚至将“本土化”引到了闭关锁国的地步,笔者认为这些都是不足取的。因为,其一,文化传播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游戏,秩序和规则可以制定但它们往往是僵化的,所以制定了秩序也同样不能保证参与者不犯规。其二,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和程度加深,要想将自己锁起来不与外界文化交流的意图无异于螳臂挡车。所以,对待文化交流和传播,我们只有积极面对,除此别无它法。
将我们的文化输送出去,“对传播者而言,最便利最有效的工具是通过天空直接传播的媒介,即广播和电视。”[④]广播和电视属于传播工具,西方媒体强国可以用,我们也可以用,但关键是传播的效果问题,怎样扩大自己的传播影响,增强自己的传播实力,是摆在传播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具体到对电视剧的制作和传播而言,也就是要解决怎样去创作精品,怎样去理解和把握市场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电视剧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在对内传承与对外传播上取得较好的成效。
由上面的国内收视率数据和海外电视台对《李小龙传奇》前来洽购的情况来看,该剧无疑是一部在商业价值和文化传播上都取得一定成就和突破的电视剧。结合本文前面的分析,现将该剧在影视传播学上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归纳如下:
首先,作为情感剧,该剧没有将叙事焦点放在李小龙与几个女性的情感纠结上面,以此来挖明星隐私来满足一般观众的窥视心理。该剧虽然也主要表现情感,但编剧对个人情感的把握非常到位,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民族情感中去,表现得不温不火,所以情节虽不离奇曲折但却能感动人吸引人。而且在表达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时,本剧处理得也是十分得体,没有将民族主义阐释成民粹主义、排他主义或民族中心主义,而是从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出发(如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来表现的,这样就让国外观众在收看该剧时同样能够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又不会因该剧有强烈的民族性而让他们有一种受排斥的感觉。
其次,作为通俗剧,“主要是给广大观众提供消遣、娱乐的功能,不需要承担过于沉重的思想内涵、文化意蕴。……可以说,它是相对于‘主旋律’电视剧和高雅电视剧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通俗性、易懂性。”[⑤]而该剧将民族意识等意识形态性的东西和哲学思考等形而上的理性探索无形地渗透到剧作中去,实现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大融合。这一点,是该剧对以往通俗剧功能相对单一的超越之处。这也是解释为什么该剧能在中国主流媒体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并同时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和普通大众青睐的最根本的原因。这么来看,这部通俗剧能受到国内各阶层受众的欢迎而得以广泛传播也便不难理解了。
再次,《李小龙传奇》没有以所谓的东方奇观来满足西方观众的窥视欲和猎奇心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影视剧在国外走红主要集中在两个题材领域:一类是根据古典名著而改编的剧作,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这些作品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日韩等与我国有相近文化渊源的国家和地区。另一类是展现所谓的“东方奇观”的作品,这类作品是以张艺谋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为代表的所谓“新民俗电影”,他们将传统中国的一夫多妻、乱伦等所谓的东方文化以奇观的形式展现在西方观众面前。这类作品曾在国际上连连获奖,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小众传播,对西方普通大众影响不大。《李小龙传奇》的价值和深度当然不能与经典名著相比,这点毋庸置疑,而与同样是通俗题材、表现中国文化的“新民俗电影”相比,该剧已经不再是从西方这个他者的视角来窥视中国人的情感与文化了,而是以一种内视角来自我呈现的,这种视角也充分显示出了制作者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极度自信。
最后,《李小龙传奇》成功地实现了商业价值与文化品位的完美融合。该剧的文化品位在前面已有所论,此处不再赘述。而其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成功的商业化运作让它获取了较高的商业价值。目前,打开国内市场或许还容易些,而对于开拓国际市场,通常的状况是“中国电视与国际市场大面积接轨还需要相当时日,多数电视从业人员还缺乏对国际电视节目市场的了解,还不习惯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制作节目……”[⑥]而《李小龙传奇》的制作则是首先建立在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并且进行了较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其一,制片方考虑到,李小龙是享誉世界、难以超越的奇才,“Kungfu”一词因他载入英文字典,他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堪称20世纪的文化奇观,所以关于李小龙的影视题材在海外都受到热烈追捧。[⑦]其二,剧中好莱坞明星参演之多,创下国内影视纪录之最,有30多个国家的演员在剧中扮演角色,剧组就如同一个小联合国,其中包括10位好莱坞明星,这些国外演员和好莱坞明星的加入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三,全剧摄制组在拍摄期间沿着李小龙的足迹,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及泰国实地取景,是目前国内电视剧取景涉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部电视剧。所以,观众在欣赏李小龙功夫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各国迥异且极具特色的风光民俗,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主创人员有着明确的市场定位,敢于采用小题材而进行大制作,使电视剧《李小龙传奇》获得了他们意料之中而又出乎观众意料之外的成功。
综上所述,《李小龙传奇》创作组怀揣着精品意识,使该剧突破了以往通俗剧的叙事瓶颈,从而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传播中国文化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就,这将成为中国影视传播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