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摘要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本论文论述了我国在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内涵与意义;问题;对策
Strengthen the Cultive Soft – Power Buildation in Our Country
Abstract:The cultive soft-power is important parts of synthesize multiple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coppetitive power.All countries take strengthen themselves the cultive soft-power as important developent strategy,and make great efforts to grow in strength their the whole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coppetitive power.The paper discusses our fruits and prolems in the cultive soft-power ,and raises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e soft power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The cultive soft-power;conpect and meaning;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十七大报告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重要论述,以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是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end##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意义
“软实力”一词,始创于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自身经济、科技、军事领域体现出来的硬实力而言的软性实力,它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都将而且只能借助文化这一载体向外传播,向外辐射,甚至硬实力也往往需要借助文化软实力的包装,才能向外展示。
如果说,硬实力像一个人的身躯的话,那么,软实力就像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的思想。身躯加思想,组成一个人的综合实力;硬实力加软实力,则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身躯活动;国家的软实力展示国家的硬实力。而无论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属力的范畴,都具有对内和对外的双重作用。对外,硬实力显示力量,展示沟通的凭借;对内则庇佑国民,防止外来伤害。文化“软实力”的功用则影响人的心灵,影响人的精神,影响人的思想。对外,它增进与他国的了解、交流与友谊,减少与他国的误会、猜疑甚至敌对,达到或互利双赢,或“化干戈为玉帛”,或“不敌而屈人之兵”的境界;对内,“软实力”增加人们之间的互信、和谐与团结,达到凝聚人心、形成共识、统一意志的境界;可见,“软实力”比硬实力更具有原创性、独特性、创新性和持久性。因此,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
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愈加迫切。
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还逊色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上适应,同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化大国的称谓不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不相适应。
1.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实现程度较低。居民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是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动力。按照国际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居民的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应占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20%。200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042美元,但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分别只占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13.8%和10.8%。《2006: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总课题组的研究也指出,目前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实现程度不足1/4。这表明,我国文化消费支出远低于国际一般水平,消费需求实现程度严重不足。
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程度过低即影响了国民文化艺术素质和文化创造力的普遍提升,又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瓶颈。
2.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市场担负着连通产业发展与消费需求的重要功能。我国的文化市场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兴起的,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其主要表现,一是文化市场还处于“扫黄打非”的被动监管局面,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这在网吧等新兴媒体行业尤为突出;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图谋不够,盗版、侵权现象严重,不利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三是诚信自律、交易规范、公平竞争等内生性市场机制发育不足,导致文化市场成熟缓慢;四是文化行业市场鉴定、交易、代理和市场动作人才缺乏,加剧了市场交易的不规范;五是部分文化产业行业市场定价不合理。发展文化“软实力”需要成熟、完善的市场保护和促进国家的文化创造力。
3.文化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表现在三个方面: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与其它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其中最有根本性的不平衡是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在文化支出方面,2005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支出的相对差达3.7倍,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约为城市居民的27%。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设施方面,城乡二元机制使我国公共文化投入长期向城市倾斜,优质教育资源、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体育设施集中在城市,广大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严重稀缺,文化、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2005年,我国共有乡镇级文化站34593个,占全国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总数的83%,但获得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只占全部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财政拨款的上级补助的34%。
城乡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56%的农村人口的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极大地制约了国家文化创造力的全面提高。
4.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制约文化发展。我国现行文化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和文化经济的崛起,文化管理存在的体制问题日益显现。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部门条例、规定较多,普遍性法律较少,政策变动频繁,不利于文化市场长期稳定发展。二是文化管理条块分割,文化企业的跨媒体、跨区域整合受到束缚。在媒体汇流和新兴媒体不断出现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管理体制不利于国内文化企业快速成长的缺陷日益突出。三是对文化内容生产某些事先审查的监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文化的原创力,不利于国民文化创造性的充分涌流。四是公共文化服务决策过程高度集中于文化管理部门,公共文化服务重形式、轻内容,重硬件、轻软件现象较为普遍。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文化管理体制与机制之上。为了进一步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必须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解放文化生产力。
5.文化产品和文化出口能力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新产品出口能力较弱。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领域存在较大逆差。以2003年为例,当年我国图书、报刊、音像等领域的版权出口为1427种,而版权进口15555种,出口数量不及进口数量1/10。近年年,这一比例虽有降低,但核心版权贸易逆差严重的格局并未改变。二是文化产品出口总量少,占全部出总额的比例低。2006年,我国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47.9亿美元,仅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9601亿美元的0.49%。这一比例远远落后于美、英、日等国际文化贸易大国,与我国文化大国地位极不相符。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深入解放思想,形成一种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国家主导、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的国家文化创新发展机制。这一机制是文化体制发展改革的目标,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制度基础。
三、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一)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原则
1.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坚定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支撑社会主义思想,引导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统领地位。这是从根本上增强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世界的吸引力和公信力的最佳举措和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规定着中国特色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
2.以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为手段
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往往能够起到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
3.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为关键
改革创新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文化创新包括思想观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内容形式的创新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我们要贯彻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障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相符合、与现代科技发展相协调的新的文化发展观。
4.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为基础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我们的民族文化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了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有着超越时代的深远影响。而刻苦耐劳,酷爱自由,不畏强暴,英勇奋斗,从不屈服于外来压迫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3]。
5.以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为核心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不仅能推动人民文化生活的进步,更能凝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素质,铸就时代风尚,打造国家“软实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谋划。
1.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文化生产力以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体制改革是解决制约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突破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的文化观念的束缚,尽快建立健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文化体制,切实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
2.增强文化凝聚力。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呢?必须靠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需求,真实表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使我们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增进文化传承能力。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值。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4.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文化建设方面,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有一些可行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虚心学习和借鉴这些办法和经验,是推进我国文化建设事业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捷径。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5激发文化创造能力。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6.提高文化竞争能力。在现代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竞争力主要包括文化产品竞争力、文化企业竞争力、文化品牌竞争力和文化形象竞争力等等。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不竭源泉。文化竞争力蕴藏在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之中,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文化竞争力就是发现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并以其喜爱的方式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是用文化的民族特色为包括文化产品在内的各种产品赋予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能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要想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必须以文化体制创新为重点,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2).
[2] 张晓明等,2006: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
[3] 金民卿.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对策思考.宁夏党校学报.2008,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