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云南个旧锡工艺品设计中的文化特征
 
更新日期:2019-07-29   来源:民族艺术   浏览次数:27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锡文化的缘起从文字记载的历史《汉书》与《史记》中可以看出,来自云南个旧的锡金属早在青铜时代被用作青铜材料中起到调和作用的一种金属,起初不

 
1、锡文化的缘起
从文字记载的历史《汉书》与《史记》中可以看出,来自云南个旧的锡金属早在青铜时代被用作青铜材料中起到“调和”作用的一种金属,起初不被人重视。后来随着经济的发达,在明代永乐年间被人发现锡金属有很高的价值,并将其做成器皿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实用品。时至今日,锡金属从实用品逐渐向文化消费、艺术品等发展,现如今的锡工艺品已经发展成一种产业,个旧市开满了大大小小的创意园区、工作坊等为全国各地提供锡工艺品。而在历史上,一直流传着祭祀“硔王”的习俗,“硔”意为最好的锡矿,在个旧人们心目中是最神圣而宝贵的开矿者的形象。“硔王”是集勤劳勇敢、无所畏惧、积极向上等一切美好的化身,而祭拜“硔王”已然成为个旧人们祖祖辈辈的一种文化传统。而关于“硔王”这一形象的代表人物在民间说法不一。据云南省及个旧文物工作者在卡房黑马井古墓中发现了一枚“董辅国”三字的铜印以及结合《汉书·地理志》记载,认定董辅国为第一代(汉代)“硔王”,卫定疆为第二代(元代)“硔王”,赵天爵为第三代(清代)“硔王”,其中因历史原因,赵天爵在采锡人心中的印象是最为深远的,后来,随着时间的不断地发展,赵天爵这一形象从民俗民间传说逐渐向着神话传说靠近。在《个旧县志稿》中记载到:“宝华山若非宝华山则善士之名亦不彰,呜呼!感应之理,幽明之道于是乎见,赵天爵且与宝华山同垂不朽哉!”可见,从清代之中,赵天爵就已经成为采锡人心中的一种信仰,他成为人们的神,在赵天爵的引导下,辛勤而质朴的采锡、开山等一切劳作。而赵天爵这一“硔王”的精神内核是在教导百姓以自强不息、救助贫困的精神。
细细品味,这时间的所有优秀的、经久流传的设计产品中都有设计师们的“精神信仰”支撑着,用这种“精神信仰”支撑着人们共用的文化精神与民族记忆,信仰影响着其地区的文化认同、文化传播的方式,也蕴含着民族的记忆与文化精神。个旧人们将赵天爵奉为他们本地的信仰,不是迷信之说,而是赵天爵成为伴采锡人心中的信念,是锡文化历史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因子。一种文化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多种文化因子碰撞、交融的结果,这其中一定会有它最核心的元素。信仰及其仪式就是一个民族中最核心的元素。采锡人们怀抱着这种信仰及其仪式一直默默地推动着锡文化历史的发展,也正是因为这种信仰及其仪式锡器的文化才会被世人所知晓。
2、绿色环保的材之美
云南被誉为金属王国,其原因就是个旧锡矿占只要原因之一。因其自身的熔点低、易成型等特性,比起其他银、铜等材质更容易塑性,因此它的艺术审美性能够做到细微的创作设计。也正是因为其自身是无毒无害的材料,它可回炉重造,对自然没有污染,在此基础上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们研发出了一种特殊工序使锡金属表面呈现出结晶斑块状,就是我们俗称为斑锡工艺,而这种工艺对锡本身要求必须在99.9%以上才行,从而又创作出了更多的艺术可能性。
随着斑锡工艺被研发出来之后,国内外的从事金属工艺的设计师们都被吸引了目光并且它还被许多收藏品赠送给国际友人,不仅如此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也能够看到许多斑锡工艺品。
3、“简约而不简单”的工之巧
笔者于2018年去个旧金易文化创意产业园田野调研中发现,工艺厂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熔化、压片、裁料、抛光、焊接、装饰雕刻等工序。除了有一些工人在手作器型外还有一些机器、石模浇铸以辅助,通过这些工序的加工成我们看到的工艺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云南个旧锡工艺品设计中的文化特征

下一篇: 云南个旧锡工艺品设计中的文化特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