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星光灿烂夕阳红——小记迈出居家养老第一步的大同县老龄办书记高喜斌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教育与职业   浏览次数:4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星光灿烂夕阳红小记迈出居家养老第一步的大同县老龄办书记高喜斌看,那颗星星,辉耀在宇空,是那么遥远,是那么亲近。它如此贴近

 

星光灿烂夕阳红

——小记迈出居家养老第一步的大同县老龄办书记高喜斌


看,那颗星星,辉耀在宇空,是那么遥远,是那么亲近。它如此贴近人们的心灵,凝聚人们对阳光的渴望,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它,虽没有太阳的灼热与明亮,但却能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它的不可或缺。它就是暗夜中的灯塔,它就是夜行人的依靠。它与世无争,但却能将太阳的光辉延续,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慰籍。

我们知道,当今,人们总在寻觅一种优秀的品格,追求一种美好的生活,使人生不被世俗心灵迷濛。那么,就让我们,渴望光明的人们,透过那一颗颗闪烁着激情的星星,仰望纯净的蓝天,透过那一颗颗星光的轨迹,看到良知,感知真善美,丰富人生的追求吧。

坪城作证:高喜斌,这个永远温文尔雅、潇洒从容的典型的有学养的领导干部,这个饱含云中大地侠骨柔情的男子汉,在他新的工作岗位上,竟然做出了常人在市场经济中难以想象,而又被许多弱势群体及正真的人们渴望梦寐已求的业绩,并在坪城大地迈出了居家养老的第一步。##end##

高喜斌今天的业绩,不!高喜斌的这些作为,不但可以载入他人生的闪光历程,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光的推移,他的作为将成为坪城大地的骄傲。

因此,我们想把高喜斌的品格、高喜斌的作为反映出来,把高喜斌这个人展示出来,以此献给我们亲爱的读者,我们公正的历史。尽管我们费尽力气寻觅、追索,但耗其精力我们始终象些失去高倍望远镜的天文学家们,常会迷失在那灿烂的轨迹。现在,我们能够奉献给读者的,只有那点滴星辉,充其量,是大河中的浪花,不!浪花中微小的水滴。但,我们认为,这已足够了,因为,我们的视野有限,我们的思维有限,与高喜斌的作为与业绩相比,我们还需重头再来。##end##

“目前,我县60岁以上老人已达到1.8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7%,人口老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解决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自身,而且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解决老龄问题,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更是摆在我县老龄工作委员会面前一项迫切而又急需启动的工作”。作为在大同县老龄委办公室书记的高喜斌,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多次重申着他对大同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

是的,自2000年高喜斌担任县老龄办主任兼书记以后,大同县的老龄工作,确实收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老龄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为推动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在不同会议上给予充分肯定。

“没有县老龄办的组织引导,我们这些老骨头那有如今快乐、健康的丰富生活。”县老干部们如是说。

“小高这孩子就是行,在当今社会,他能团结一班人著书立说,免费给老年人发放书籍,对社会起到积极的教化作用,他的精神与人格已感动了我这老朽,我感到活得愈来愈有意思了。”现年93岁高龄的原县志办主任、新《大同县志》主编王公亚老人喜上眉梢。

“行不行,看行动,只要我们真正扑下身子为人们做点有益的事,把自己最大的能量发挥出来,这就行了。”高喜斌经常这样说。

言谈中,我们能切实地感受到,高喜斌是个不善高调,但很注重实际效果的人。远得不说,就拿2006年全县老龄工作来看,一年的成绩也够惊人的。

大同县老龄工作,在以高喜斌为首的一班人的共同组织与实施中,在《山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破题中,全县上下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通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山西省实施〈老年法〉办法》及一系列关于老年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常年在重大节日期间悬挂街头大标语、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邀请媒体记者及时报道相关活动,以此来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达到提高老年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鼓励老年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目的。正是由于他辛勤的工作,这几年,大同县已建立了公安、司法、劳动、民政、医院、老龄等部门组成的老年维权领导组与老年维权队伍,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老年维权网络;健全了老年法律援助制度和上访接待制度,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能得到及时地帮助和解决;三是对侮辱、虐待、遗弃等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进行及时曝光,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认真处理……

人们不仅要问,高喜斌同志何以对老龄工作如此热心呢?那么,我们可以告诉你,因为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颗不磨灭的敬老、爱老、孝老、尊老、助老之心。

那时,他还没有调入县城,只是党留庄粮站的一位普通职工。“我要把自己的心灵之灯端到阴暗处,端到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那怕尤如暗夜中的星光,只要能给人带来一线希望,我就心满意足了”。是的,我想高喜斌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一定从心底里深切地领会了毛泽东同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了。

深秋的一个下午,作为粮站保管的他,下班后没有回家,却骑车四公里后叩响了一位91岁五保老人的家门。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那时的高喜斌就是这样,不管是在县农机修造厂工作,还是在许堡粮站工作,他每到一地,总是走村串户,把辖区内的军烈属、困难户和五保户的情况都一一记在他随身携带的小本上,或买煤劈柴、或担水送粮,情系老人总是挂在他的心上。

老人正从30多米的街外艰难地往灶口抱玉米杆。“大爷,我来帮您往家里抱吧?”

“你是谁呀?”老人睁开他那双混浊的双眼在探问。“我是小高,大爷,是党派我来看您了。”

“啥?党?是共产党吗?”大爷觉得这声音有点久违了。“对呀,大爷,就是共产党派我来的。”

看得出,大爷太感动了,他以为共产党早把他给忘了,原来没有,没有。他说在打日本鬼子的时候,因为他负了伤,当时就有八路军的战士帮他生过火做过饭。

当高喜斌再一次出现在老人的面前时,他的手上已托着五斤还冒着热气的“钢丝面”,那是他用自己的工资给老人刚上街买的。

“大爷,这是党让我给您送来的,您尝尝可口吗?”“咦,这几天我正想吃这个呢,小高,党咋知道我喜欢吃钢丝面呢?”

“党想着,隔记着您呗!”

老人拄着拐仗,满村转悠,逢人便讲:“党没有忘记我这死老头子,还是咱共产党好,以后要是谁再敢说共产党的坏话,看我不用拐棍儿敲他的脑袋。”

这就是高喜斌,以自己力所能及的身体力行,在时刻阐释着一位共产党员的职责与光热。

“以人为本,彰显人文优势,更好地为全县老年朋友服务,这既是县老龄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些意思对我们来说,是经常在报告中听到的,但出自高喜斌接受我们对他个人采访之时,却令我们有点不解。“不解是正常的,这正是我的性格中的一部分。”他认真回答着我们的疑问。

“说实话,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这是我一贯的做事原则,但只要是我认准的东西,那我就一定会把它做大做强。”“譬如在进一步完善我县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中,在城镇,我县目前已建立并逐步完善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基本都能按时足额发放;在农村,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实行家庭赡养、土地保障和社区扶持相结合的办法,鼓励青壮年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大力支持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在全县农村尽快实现。”

“高书记不但这样说,而且是这样做的,据我所知,仅2007年就为我们东街三位老人每人给了2000元的医疗救助,切实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让我们又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大同县东街办事处李德义老汉向我们介绍。

不论是在许堡粮站当保管,还是后来在党留庄粮站当出纳、保管,直至荣升为主任,那期间粮站每天都有许多卖面腾下的空口袋,每个空口袋都能往下抖一两或半两左右的面。见扔了可惜,喜斌就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加班抖面袋。夏季天热,当时又没有空调、电扇,汗水与面粉绞和在一起,那个难受劲,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自然体会不到,他都默默地忍着,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有细心者曾给他自1976年在许堡粮站任保管至1986年从党留庄粮站主任岗位离任做过统计,十多年来他共抖出面粉4700多公斤,全部交公,他没有挣过一分钱的报酬。

而那时,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中,人们大都在大把地捞钱,可我们的这位主人公,普通得像小草一样的粮站职工,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无闻地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净化着我们的社会空气。

其实,他为工作,为别人,从不考虑自己得失荣誉的事在他的身上还有许多。这些,只要我们留意过去的《大同日报》,就会发现,作为大同市委机关报,过去的几年来,关于高喜斌同志的报道文章就不下十多篇,且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普通的群众,是他们朴实的语气感动了编辑,是他们的表扬信才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对高喜斌的重视。

一天傍晚,天阴沉沉的,高喜斌检查粮站的防雨设备时,发现粮站的遮阳棚下有一个黑影,经上去询问,原来是一回繁峙老家的过路人,由于身无分文难住店,只好借粮站的遮阳棚避雨过夜。高喜斌了解情况后,给老汉到食堂取了几个馒头和一碟咸菜一碗热菜,并把自己身上仅有的钱与粮票全给了老汉。那繁峙老汉回到家总忘不了这位好心人,就托人写一封感谢信寄给了党留庄粮站。这封信事后被县粮食局检查组的人们意外看到后,就推荐寄给了《大同日报· 群工部》,一时引起了全县财贸系统职工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此事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县政府领导又了解了高喜斌的能力和他的品行,很快通过组织部门将他调到县农工部工作,在农工部工作期间,由于成绩突出,又被调任县政府办并兼管外事接待工作。高喜斌干一行爱一行,进行调查研究又有独特的工作方法,因此进入角色快,便于在工作岗位上干出成绩,这就逼使他经常担当起角色转换的重任。

在兼任宗教局副局长期间,他带着周士庄镇三条涧村党支部书记三赴太原,苦口婆心,硬是跑到手5万多元现金,帮助村里盖起一所回民小学,为我县民族教育工作的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1994年,县领导又把高喜斌调到县卫生局任副局长兼公费办公室主任。这项工作,前任多少领导都感到头痛和棘手,但高喜斌却认准了一个死理,任何工作,只要出以公心,不循私情,一碗水端平,相信能得到最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此,他首先从解决公费医疗报销问题入手,分轻重缓急为多年来老干部积压的药费重点进行处理,紧接着他又开办了“公费医疗门诊部”、解决了老干部就医中的燃眉之急,并很快拢顺了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领导感到最棘手的问题”,他也因此被中共大同市委、市政府评为当年“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大同县第一招待所改建成湖东宾馆后,高喜斌又被县领导看准了,在宾馆当了经理,并兼任县机关事务局书记。

那年岁未,寒风呼啸,一连数日的风搅雪将塞外这座小县城遮得严严实实。然而,严寒并没有锁住坪城人匆匆的脚步,他们正在一片欢腾中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入夜,沸腾了一天的县城渐渐趋于平静,只有那刺骨的西北风还在不知疲倦地狂吼着。

夜深了,位于大同县城西街刚成立不久的湖东宾馆总经理办公室的灯仍在亮着,高喜斌在灯下忧心忡忡,正为湖东宾馆今后的发展苦思冥想。人们也许还不知道,他这样通宵达旦已经是第三天了。他深知,从一元化体制下走过来的人们,虽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了很久,但作为县级招待所那种一统到底的体制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早已深深地印在人们心底。

职工思想涣散、纪律松懈,管理难度大,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严重,工人常处于被迫搞服务,没有优质、高效观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单位的发展。在工作上采取以上级拔资金来提供服务的“供给制”,从而造成人们“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服多少务”的做法,向县委、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服务,没有直接与社会接轨,自身效益欠佳。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喜斌针对刚建成的湖东宾馆职工纪律松散,自由主义严重等情况,要求宾馆职工一切以“严”字当头,并不失时机地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以此来加强管理,狠加落实,达到了企业增效,政府省心,职工增资,宾馆满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高喜斌的手里,湖东宾馆已从幼稚走向成熟,并迎来了各方的交口称赞。中科院、天津军分区、市新和医院等相继送来了锦旗和奖状,省、市、县领导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对他的工作业绩给予肯定。

积极拼博、开拓创新永远是高喜斌的办事原则,2000年他担任县老龄办主任兼书记后,在县老龄办常规工作都要求最好最优的前提下,他又四处奔波、八方求援,为使我县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他又积极与民营企业家们合作,于2007年底促成了“希占敬老服务大队”在我县的成立,并亲自出任大队长。在2008年1月9日于县会议中心举行的“希占敬老服务大队”成立庆典大会上,他明确提出了大队的服务宗旨是“尊重、关爱、服务老年人”。“搞服务、办实事、解难题,为老年人献一份爱心,多一份关心,让老人放心,让子女省心”这一服务大队最响亮的口号,也随之传遍全县的主要社区。

希占敬老服务大队成立以来,高喜斌依托社会力量,又成立了六个分队,着力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籍等,并经常针对性地率各分队成员重点深入空巢老人们家中,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人性化服务。同时,他还积极主动与省、市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取得联系,尽可能地为大同县老年人多争取一点帮助与爱心奉献。2008年3月以来,经他联系,大同市米兰丽致婚纱摄影部与希占敬老服务大队联合在全县举办了为期十天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留守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一路奔赴峰峪、兼场、落阵营等全县人口稠密老年人又相对集中的村居)为2000多名老年人和残疾人每人免费照了两张五寸的艺术照,拉开了希占敬老服务大队在全县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活动的大幕,唱响了老年人渴盼夕阳红的主旋律。

高喜斌1953年4月生于大同县峰峪乡兼场村,在他3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每走一步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眠灭的印记,但他却表示“我们只有在党中央这颗太阳的照耀下,才能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的需要尽一点微薄之力,像星光那样照耀身边人、照耀老年人,让他们感到晚年更幸福,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高喜斌,有一颗高尚的灵魂,有一颗慈善的心,有一种执著奉献的热情。他因此才会一次又一次被省、市、县机关部门评为先进,成为人们心中时刻向往学习的楷模。

 

上一篇: 星光灿烂夕阳红——小记迈出居家养老第一步的大同县老龄办书记高喜斌

下一篇: 星光灿烂夕阳红——小记迈出居家养老第一步的大同县老龄办书记高喜斌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