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方式数字化,手机阅读成主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亿,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8.3%,网民已由PC端转向移动端。在我国成年国民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此外,自2017年始,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网络游戏、直播等发展迅速,各类手机APP层出不穷,手机作为阅读终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此可见,网民已经由PC端转型移动端。
(二)消费方式数字化,网络书店是首选
自1995年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书店——亚马逊网上书店开始运营以来,网上销售这一全新的销售方式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4G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商平台发展迅速,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等占据了图书销售的大量市场份额。其方便快捷的物流,使读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送货上门的服务。再加上网络书店不需要场地,运营成本低,因此商家经常会有打折、满减、满赠等活动,同质而价廉的优势吸引了大批年轻读者,他们由线下消费转向线上消费。实体书店遭受重创,成为了读者的另类图书馆。
(三)支付方式数字化,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
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普及,为移动支付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截止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中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高达71.9%。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6成的受访者表示每日有60%以上的金额使用移动支付,同时在用移动支付的人群中,90后群体每日下消费金额占总金额的比重最高,为70.8%,60后群体比重最低,为51.3%。而在出门只带手机不带钱包的人群中,90后所占的比重也最高,30.4%。这与移动支付无需找零、应用范围广、可记录消费情况,还不用担心丢钱或收到假币的优势密切相关,这些优势促使移动支付大受年轻一代的青睐。
(四)读者群体分众化,互动需求越来越明显
当教育不再属于精英阶层的专利后,获取知识的成本不断降低。到了数字化时代,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这意味着可选择性增加,由此繁衍了多样化的读者需求,读者分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图书市场由大众化向分众化发展。那种试图以一本图书满足所有或绝大部分读者需求,追求“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图书不再以追求受众最大化为目标。目前,读者处在一个个体意识不断增强,多种媒体并存发展,自我意识崛起的时代。因此,读者参与社会事件、讨论社会现象、发表自己见解的意愿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更加注重与作者、出版社以及其他读者之间的交流,这也是很多学习社区、讨论小组、贴吧等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但是,以上这些变化并不代表“纸质书已死”,纸质阅读仍是主流。《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17年,纸质书的阅读量仍高于电子书,45.1%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高于其他阅读形式倾向的占比。因此,行业内唱衰的“纸质书已死”其实是没有依据的,纸质图书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是由于在数字化时代下,读者阅读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与营销方式逐渐暴露出其弊端,导致营销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