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泛娱乐化去“泛”的多维路径
 
更新日期:2019-07-31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17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坚持思政话语严肃性、思想性,增强话语涵摄力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新时代社会发展程度决定当前

 
(一)坚持思政话语严肃性、思想性,增强话语涵摄力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新时代社会发展程度决定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创造的实践根基,然而,在泛娱乐化语境下却不能自为地生成新话语,要提升思政话语在“国家的实现程度”就必须在泛娱乐思潮冲击下,继续增强话语涵摄力,从而达到满足国家需要的程度。
一方面,科学把握教育理念和话语内容严肃性。部分高校思政课中存在以娱乐化方式戏说中国革命史、党史的现象,造成历史虚无主义和价值观虚化等不良影响。这就要求高校话语主客体应该严肃教育理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思想引领人,主动提高自身政治鉴别力和抢占话语权制高点的把控能力。“内容对形式以及形式对内容的斗争。抛弃形式,改造内容。”形式不是不可变更的,思政话语应依据现实中变化着的对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及时调整,以适应新形势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需要,始终保持话语涵摄力。这就要求泛娱乐式话语表达形式与思政话语表达内容政治性产生矛盾之时,要果断抛弃形式主义做法,恢复话语严肃性。话语客体要坚决做到以严肃态度对待革命英雄,认真拥护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大力发扬红船精神、红色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树立政治信仰,增强思想认同,以辩证眼光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网络上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言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客体要提升自身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责任意识,加强与网络发声人的交流对话、在管控分歧中维护党和国家利益,避免诸如改唱国歌等此类娱乐事件再发生。
另一方面,注重突出话语内容思想性。思想性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重要标尺,没有思想的话语内容是不彻底的、没有说服力的,无法回应现实挑战。“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是马克思对如何运用抓住事物根本的话语说服人,用具备思想性的话语掌握群众的精辟论述。因此,在话语泛娱乐化表达过程中,突出话语内容的思想性才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话语主体要关照时事热点、时代难题,提出具有思想穿透性的理论,用富有哲理的话语提高理论的解释力、分析力。话语客体要正确辨析热词、流行语中富含的思想性内容,用精华的内容来涵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毛泽东也指出:“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在对话语客体实施话语影响时,不能一味迎合话语客体日渐高涨的对娱乐化教学的期待,不能没有底线、言之无物地搞笑。要始终坚持教育理念的严肃性、突出教育内容的思想性,唯有如此,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
(二)整合话语体系、夯实话语权,加强话语实践管控
当前,“泛”式娱乐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话语管控力不足,部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缺陷,思政话语体系混乱或极端化。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一种完整创新式的话语是活化现实生活中思想问题的源头,话语体系更是话语表达、传播、升华,并具有整体性的载体要素和形态布局。完善的话语机制是优化话语实践、增强管控力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克服娱乐过度化,就要积极转换整合话语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进一步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第一,注重青年化、生活化、大众化话语转换,避免误导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塑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引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为实践。”而要完成这一使命,就要将学术理论话语向通识教育话语转译,生活化的话语表达,一定程度上将说理话语变为情感话语,可以引起话语客体的精神共鸣,满足学生寻爱求暖的精神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倍增。“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进一步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马克思认为,人要在集体交往生活中,才能谋求“个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传递过程,要注重话语的具体化、通俗化、生活化,渗透进高校集体交往中,通过建立具有社会亲近性的文化教育话语,活跃精神世界,激发话语思维,使得话语内在哲理和核心价值更有效地入耳、入脑、入心。但“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歪曲话语事实,篡改党和国家历史,诋毁历史人物等,妄言论据,重溯错误论点。
第二,注重趣味化话语转换,避免复杂化。“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要始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作用,就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根据话语时代特征和泛娱乐趋势,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及时“生产和分配”,依托对思想政治话语控制、创新话语转换机制,以建构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思想内容以及资源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反对“泛化”娱乐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拒绝理性的娱乐表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依然可以采用幽默、趣味的话语传达规范、深奥的教育内容。从话语客体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角度出发,增强话语趣味性是加强话语感染力、吸引力,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举措。这就要求话语主体一改话语严肃刻板常态,主动了解泛娱乐化话语方式,吸收健康积极的搞笑方式,用趣味十足的话语调剂晦涩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呈现一片既生动活泼又严肃认真的教学场景。这既能满足话语客体获取娱乐快感的需求,又能激起思想与情感的交互统一,使得乐在其中、学在其中达成高度一致,但是在此过程中需避免事半功倍的趣味性转变为事倍功半的复杂化,甚至完全沉溺于趣味的话语方式。
第三,注重设置型话语转换,避免隐没化。设置型话语是指具有话题设置能力、启发思维的话语,面对在课堂、自媒体、网络平台中,娱乐话语形式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启发性大打折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要牢固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特性”的有效促成,就要“生产和分配”出满足高校群体“相应需要”的话语内容,以期实现“相应目的”,即“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这要求话语主体要具有较强的话语设置能力,抓住话语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夹杂着各种娱乐信息的话语语境下,切实使思政话语关注热点,实现理论热点有争鸣、争鸣有效用;在重大问题讨论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先入为主,抢占话语阵地;在敏感问题上不畏惧、不退缩,主动出击、灵活应对,以理论的真理性、先进性化解困惑、征服人心、凝聚共识。如此,方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管控。
(三)提高话语自觉、构建话语媒介,拓展话语空间场域
泛娱乐化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面对话语场域力危机,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拥有阵地意识,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觉,构建话语媒介,拓宽话语空间场域,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第一,提高话语自觉,占领话语主客体的思维空间。娱乐化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了高校学生群体的时间分配,导致人们在思想道德、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认知和思辨时间减少,进而缩小了话语思维空间。在意识形态呈现的思维空间领域,包含着各种思想文化的斗争,其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要防止泛娱乐化思潮“抢滩登陆”,就必须敏觉思维交锋的空间阵地。首先要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泛娱乐化话语的根源在于对部分社会现实的反映,一定程度上表明话语客体关注社会热点、社会走向,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理论的穿透力、预测力、解释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盈话语客体的思维空间,提高对于普世价值以及西方话语陷阱的理性认识,加强对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娱乐至上等腐朽价值观的甄别,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树立中国自信,使文化自信影响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带动话语自觉,督促高校话语主体自觉思考、拓展思维空间。其次,积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话语风格以滋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华文化是话语主客体认识中国社会现实与社会心态的文化基因,记载优秀文化的故事、传播优秀文化的话语更能激起话语主客体内心的共识。因此要在优秀传统文化话语中吸收理论精华,滋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坚实话语的文化根基,使成为具有社会亲近性的教育话语。在知觉不知觉中占据话语客体的思维空间,使其无法被其余腐化的文化所沾染。
第二,净化话语媒介,抢占网络舆论空间阵地。“当代中国,互联网已成为青年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网络这一阵地作为新时代的“自由报刊”,是“社会舆论的产物,同样,它也制造舆论。”网络、自媒体等场域成为舆论制造和传播的集中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结合网络育人的广泛辐射程度与话语传播规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显性教育和自媒体等场域话语传播的隐蔽性于一体,以最快的时间、最广的范围、最深的理论见解抢占网络空间,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融入到各话语媒介当中,从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尤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在拓展话语媒介空间时,要创造有序良好的话语秩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掌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舆论阵地,就要从正确把握舆论话语的方向性方面下功夫。首先,针对性地选取网络热门话语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服务,网络话语发端于大众群体,映射了话语主客体的思维方式,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在抢占话语空间时,一定要用话语主客体所熟悉的话语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否认很快就会消失于网络世界,无法起到传播教育效果。其次,充分利用媒介本身所具有的丰富信息资源,挖掘媒介中的“正能量”,借热门之势抨击错误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以又红又专的内容占据网络空间头版头条,扩大传播范围、深化传播影响、显现传播效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泛娱乐化去“泛”的多维路径

下一篇: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泛娱乐化去“泛”的多维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